

俯瞰信江生态走廊。 记者 程希雪 摄
本报记者 方子健
一座座公园美景如画,一条条道路宽阔顺畅、一个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一座座桥梁跨江越河……眼下,在上饶的城市建设一线,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用一项项扎实举措和暖心工程,奋力绘就“大气、舒朗、生态”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新画卷,持续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坚持规划引领 勾勒城市发展新格局
位于信州区的信江生态走廊,是一个集生态保护、文化展示和市民休闲于一体的城市中央湿地公园。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生态功能恢复与提升工程,信江边的这片荒芜滩涂改造成为生态绿廊,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市民王英感慨道:“这里四季风景都很美,来这里看碧水青山,听风声鸟鸣,太惬意了!” 信江生态走廊的建设,体现了我市“山在城中、水绕城转” 的城市规划思路。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第一粒扣子”。我市立足“山水林城相融”的自然禀赋,以系统性规划思维统筹空间布局、生态保护与功能提升,打造兼具大气格局与舒朗质感的生态宜居之城。
一张蓝图绘到底,构建“全域统筹”规划体系。编制完成《上饶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明确了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同步推进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实现“总规-控规-专项规划”三级规划有效衔接;建立规划“一张图”管理平台,从源头保障城市发展的整体性与协调性。
生态优先,擦亮“蓝绿交织”的城市生态底色。依托信江、丰溪河等水系资源,规划建设信江生态走廊、丰溪河湿地公园等生态绿地,打造“蓝绿交织”的城市生态网络。在城市更新规划中严格执行“绿地率不低于35%”标准,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生活常态。
织密交通路网,重点构建“双环十五射”城市交通道路格局。以城市外环高速、内环快速路形成闭环,串联各功能片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辐射连接周边县区及重点乡镇,完善快速路、主次干道与支路三级路网体系,目前已建成三清山大道、凤凰大道等15条城市主干道,同步规划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便民生活圈”,切实提升城市空间的舒适性与便利性。
城市更新提速 推动城市焕发新活力
走进信州区江光小区,这个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老旧小区林荫繁盛、道路整洁。但几年前,陈旧的基础设施、脏乱的环境卫生一度让这里的居民萌生离意。在推进完整社区建设中,江光小区的配套设施、功能场所日益完善。“环境好了,还有新物业,我们不舍得也不用搬走了。”小区老居民郑女士开心地说,家门口开起了中医馆、托育机构、社区食堂、洗车行,生活越来越方便。
城市更新事关民生福祉、关乎城市未来。我市坚持“无体检不更新、先体检后更新”原则, 连续五年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精准识别城市发展短板和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持续补短板、强功能、惠民生、提品质,加快形成可持续更新路径。
漫步饶城,市民们能清晰感受到,曾经的老旧小区、里弄小巷,完成了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蝶变。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老旧电梯更新和完整社区建设,不断完善绿地系统,统筹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围绕发展所需、民生所盼,我市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统筹城市路网和地下管网建设,健全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扎实推进学校、医院、公共场馆、农贸市场、公厕等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强化5G、千兆网络覆盖,优化算力设施建设布局,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
同时,我市建强“5+2就业之家”平台,优化城市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增加养老、托幼、文旅、体育等优质资源供给,创设“三新夜校”“饶城e家”等便民友好场景,打造金龙岗、广丰里、时光PARK等一批消费新地标,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便利服务。
提升治理效能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连日来,在广丰区创美小区,工人们正有序开展老旧管网拆除、新管道铺设作业。“我们将用更新、更耐用的管道替换旧管道,从根本上杜绝因管道年久失修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项目现场负责人朱军军表示。今年以来,广丰区全面推进雨污管网建设工程,从源头上有效提升污水收集率与排涝能力,用高质量的地下工程筑牢城市品质根基。
城市治理水平是衡量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智慧赋能,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进一步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生态治理全面加强。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率全省之先实现垃圾焚烧发电全覆盖;深入推进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全力推进中心城区污水治理攻坚行动,一体推进治污、治涝、治河湖“三同治”。今年1至9月市中心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至约73%,治理成效显著;饮用水源地大坳水库水质连续44个月保持Ⅰ类水。
智慧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搭建城市生命线安全监管系统、韧性城市决策大脑,实现污水、内涝等风险“早预警、早处置”,助力打造创新、韧性城市;全面推广“智能窨井盖”,24小时守护群众的“脚下安全”; 打造“E呼即办”群众诉求办理一体化新体系,今年以来受理诉求36万件,按期办结率99%以上;加快“城市大脑”建设,扎实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公共服务“一网通享”。
精细化管理让城市更美好。编制全省首部《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实现城市管理全域化、标准精细化、管控网格化、治理模式综合化,持续打造最干净城市。加快从刚性管理向柔性服务转变,规范设置124处流动摊贩疏导点,疏导安置5800余个摊点经营户,让城市既有秩序,也有“烟火气”。
多方协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新格局。完善城市管理网络体系,全面配齐城市社区专职网格员;建立“党建+网格+微小事”机制,3年办成市民身边微小事超万件;建立“党建+网格+红色物业”机制,着力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建立新兴领域毗邻党建机制,吸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城市基层治理;将群众关于城市建设的各项诉求纳入年度建设计划,邀请群众代表、行业专家参与项目质量监督,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城市体检评估、城市更新等行动;建立旧城区改造资金由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机制,鼓励相邻社区统筹规划、联动改造,共建共享配套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特色街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
站在新起点,我市将始终秉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理念,全力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为打造更宜居、更宜业、更具活力的大美上饶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