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信区紧紧围绕“文化引领、产业融合、农民增收”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持续深化“文化+”融合机制,全面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广信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今年4月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
聚势引资强动能。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主动融入衢黄南饶“联盟花园”合作共建大格局,通过资源共享、客源互送、线路共推,提升旅游产业的招引能级和区域品牌影响力。创新推行“每月一通报、每季一督查、年终一考核”的闭环招商考核制度。牢固树立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坚持目标化分解、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的招商导向,从对接洽谈、签约落地到开工建设、投产运营,提供全程跟踪和精准服务,全力推动文旅项目快落地、早见效。2025年,全区文旅口共布局重点建设项目10个,其中续建项目3个,新开工项目7个。
创新融合添活力。深入探索“生态+”“文化+”“旅游+”融合模式,积极拓展“两山”转化路径,着力构建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做优“土特产”文章,推动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在望仙谷景区集中布局红糖、谷酒、酱油、豆腐等传统手工作坊,推出特色小吃百余种。积极培育文旅新业态,引入影视拍摄、网红直播、非遗体验等项目,今年4月电影《斩毒突击》于枫岭头713矿生活区开机,创新推出九井口咖啡、松野茶咖等“乡村+咖啡”项目,为乡村经济注入全新动能。通过精准对接市场供需,全区旅游业带动就业超过7万人,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切实将创新模式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赋能振兴拓前景。创新人才机制,深挖文化内涵,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灵魂。创新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选派29名专业人员下沉乡镇,成为策划“乡村文化节”“非遗市集”等特色活动的“主心骨”。深入挖掘辛弃疾诗词、畲族文化等独特IP,打造“一乡一品”文化标识,成功打造了五府山镇畲族“三月三”、铁山乡“杨梅采摘”等知名文旅品牌,带动村民显著增收。通过文旅联动发展万亩茶园、果园等特色产业,带动2万余农户户均年增收约1.2万元,16个重点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同步开展非遗技艺、乡村主播等培训,累计培养本土文艺骨干500余人,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关键转变,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力量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