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内需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当前内需不足仍是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强调,要以更大力度扩大有效内需。这不仅是应对复杂严峻外部环境的关键之举,更是激发内生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全会部署要求上来,聚焦“有效”精准发力,积极扩大需求,不断开辟消费新空间,切实稳住经济大盘。
消费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扩大有效内需,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要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既要巩固传统消费,提振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等传统大宗商品消费,更要挖掘新消费潜力,培育壮大数字消费、绿色消费、智能消费、健康消费等服务消费新业态,打造一批农文体旅商深度融合的典型场景,推动服务供给向高质量、多样化跃升,形成更活跃、更强劲的消费市场。当前,需求不足的挑战依然严峻,必须更加注重从源头上提升消费能力,进而提振消费。只有民众手头有更充裕的资金,消费市场才能真正被激活。要积极拓宽居民收入渠道,重点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提供更有效的消费优惠和保障措施,切实增强民众消费信心和预期,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经济发展全局中,扩大有效投资对促进需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投资既是当前的需求,也是未来的供给。下半年,仍需将项目建设作为扩内需、促投资、稳增长的关键抓手,在坚决不新增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效应,抢抓政策支持窗口期。一方面,要瞄准“十四五”收官,深入挖掘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潜力,争取产业备份基地建设,加大传统基础设施投入,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另一方面,要聚焦“十五五”规划开局,紧盯国家、省重点支持方向,前瞻谋划布局一批投资规模大、引领带动强的重大项目,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大盘子”,为经济增长注入持续强劲动力。与此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民间投资是提升投资质量、增强市场活力的关键力量。要持续深化“百般呵护企业,充分尊重企业家”理念,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经营主体“敢投”“愿投”,做实优化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引导支持更多民营企业进入新兴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领域,不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巩固和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扩大有效内需是一项系统工程,关乎当前稳增长,更决定长远竞争力。我们必须坚定信心,精准施策,协同发力,狠抓落实,全力推动有效需求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