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县紫阳第三小学六(5)班 洪子炜 指导老师:张华花
我们语文老师发的作业越来越奇怪:如学包粽子、观察昆虫世界、采茶、为家人做一道菜……老师每次一发这样的作业,同学们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不过,我却是乐此不疲,因为这些作业比起刷题,那是趣味多多了。
这不,清明节假期到了,语文老师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学做清明果,然后写一篇450字的作文。我一阵欢呼雀跃,拍手叫好。
假期第一天,我就动员全家起了个大早。妈妈去采集艾草,我按妈妈给我的馅料单采集食材:腊肉、豆腐、豆芽、干笋、葱等,爸爸采购面粉,妹妹等着吃。
很快,材料准备就绪,动手开干。妈妈先煮艾草,再将煮过的艾草交给爸爸。爸爸将煮好的艾草汁水与揉好的白面团合二为一,做出了新的面团———“绿面团”。然后,妈妈将我找来的食材一齐翻炒,做出了让人口水直流、香气十足的馅料。好想吃一口啊!
正式开始做清明果了。只见妈妈先拿一小撮“绿面团”揉成了一个小圆球,紧接着将小圆球捏成碗状,装上馅料,再把口子包住,捏出一缕一缕绿色的“假发”,大功告成,一个胖胖的,鲜绿的清明果出生了。
“先揉出一个小团子,再做成碗形,紧接着装馅料……”我的嘴一边不停地念叨着,一边动手学着做。爸爸笑着说:“你是在做清明果,还是在念经啊!”大家都笑了。不一会,我做的第一个清明果完工了,正准备和大家炫一下。呀!不好,馅多了!果皮裂开了,馅料挤出来了!我立马开始补救,终于在我的努力下,一个身上打了一个大补丁的清明果勉强出世了,放在妈妈做的清明果阵容里,我的清明果是人群里的秃子头——显眼,一看就非常难吃。妹妹笑得合不拢嘴,爸爸妈妈给了一阵表扬和鼓励,我体验到了做清明果的不容易。
这天下午,我坐在书桌前,一气呵成,写下了一篇作文——《清明果,好吃不好做》。
野外大自然,是课堂;家中厨房,是课堂;街头巷尾,也是课堂。这样的作业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