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新闻网


上饶视听网

上饶新闻APP 上饶日报
抖音
上饶发布 数字报刊 大美上饶
首页 > 新闻 > 教育 > 正文

山水婺源——朱子故里

2025-04-25 16:56:28  |  来 源:  点击:

婺源县镇头中学 九(2)班 黄文娟 指导教师:曹芳

提起婺源,大家脑海中第一浮现出的一定是中国最美乡村,的确婺源的美景以及它特有的晒秋农俗现象,引得无数诗人为它挥毫泼墨。既有描写篁岭民居的“田间收获多秋晒,七彩农俗尽眼前”,又有折服于婺源美景而写出的“浓淡烟云展画,浅深稿橹水挼蓝”。更有朱熹流传已久的名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除了独特的风俗和风景,朱熹则是婺源更大的亮点。朱子之于婺源用近代文化先驱胡适的一句话来表述就是“皖人之视婺源,犹鲁人之视曲阜”,这一切均因为婺源出了个思想巨匠——朱熹。朱熹对婺源的影响可谓是深远流长。朱熹作为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不仅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的官方哲学,还一直是婺源人民,婺源青少年学生成长路上的指明灯,航行路上的灯塔。

来到婺源,你会发现这里有许许多多有着朱熹先生印记的东西,表现出婺源人民对朱熹先生无尽的尊重与爱戴。朱熹又名朱子、文公、紫阳先生。所以婺源县有许许多多以朱熹命名的学校,例如朱子中学、文公中学、紫阳小学,不但如此,婺源的地名,古建筑也有很多以朱熹先生的别名来命名的,从这些学校,建筑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朱子文化。

无论是山水自秀,还是人文关怀,座落三都的香田历世为文人墨客所垂青,近处的朱绯塘不仅为江西婺源县治蚺城(今称紫阳镇)的八景之一(朱塘鸥雨),四周是远近闻名的水果园及至今仍在的朱公桥(石拱桥),还有元代大儒胡炳文的“鸣凤不肯鸣晚周,鸥鸟相随九曲幽;星源是公鲁洙泗,东池历历梦中游……朝来晴碧更好看,天光云影源头水”予以大加赞咏。见地方史志还载,朱子在第二次回里省亲扫墓之际,带着藤璘、藤珙兄弟等弟子于此创作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经世诗篇。而在与藤璘的问语中更是有“是吾梦游所也,此谁之土?”的莫名憧景,当对方回应“先业也,先冢在此”时,朱子则更加激昂,竟顾不上师徒的界限叹曰:“与子有神交者也”。此间,朱熹还在《东溪胜侯列传》中不无自豪地写道:“婺源为穷僻,斗入重山复岭间,而百年来,异材间出,如翰林汪公及我先君子太史公皆以学问、文章显重于世”。由此可见朱熹不仅景仰先父和同里的名贤,对于这三都香田肇基之所也是格外崇敬,该地势虽使其氏族一度破落之极,然终使朱熹自父辈起欣获祖泽,开始突显。

正是由于这种亲密的先世与籍里关系和浓浓的婺源情结,深深地影响了婺源的文化发展与社会生活,开启了“为朱子桑梓之邦,宜读朱子之书、取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以邹鲁之风自持,而以朱子之风传子若孙也”的人文脉络。

朱熹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极其难得和重要的代表人物,无论其哲学思想还是个人的操守、修养都是值得炎黄子孙为之骄傲和虚心学习的,而作为孕育朱子的文公阙里——婺源,也在南宋以来的800多年中占尽风流,并从穷僻一隅上升为与孔子阙里——曲阜一样受人崇敬和仰视的南畿名邑,实属庆幸!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