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县段莘乡中心小学 五(1)班 程一帆 指导老师:曹海燕
从我记事起,村里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它横跨在水口之处,而桥旁边,住着我们村的一位老人,他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党员,大家都亲切地叫老姑公。
起初,村口的石桥是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无论是出村、进村,还是做生意、干农活、外出打工,人们总是通过这座桥来往穿梭。随着时光的推移,逐渐有了一条泥巴公路,人们有了更便捷的选择,桥上的行人逐渐减少了。
社会快速发展,经济高速增长,水泥马路和柏油马路开始铺设,车辆也逐渐增多,种类繁多,质量更是不断提高。同时,大家也都开始修建新房子,为了满足通行需求,水口处修建了一条新的进村路,但因为石桥旁边是村里的停车场,很多车辆仍然选择从石桥上通过。这些时候,我总是看到姑公与司机们发生争执,我一直不解争吵的原因是什么,直到有一次——
我随父母从县城赶回乡下过节,节日时的村子,总是格外热闹,村口的停车场也是满满当当停满了车子,我父亲为了图省事,便将车子停在了老石桥上,姑公看见了马上走到我们面前,让我们将车子移开。我这才问起了原因,原来和司机们吵架,并非他本意,这些年来,村里修建房子,搞建设,装满砖头、水泥、沙子的货车都是从石桥上过,有些人为了方便,还将建筑材料长期堆放在石桥上,石桥的内部石头由于长期受到重压,开始碎裂,桥的中间部分也逐渐变得扭曲,失去了昔日的风采,长此以往,这座石桥必将坍塌。为了让石桥还能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姑公也就开始了他的“守桥之旅”。
村里人也十分不理解,明明有一条新马路,这座旧石桥还留着干什么呢?坏了就坏了吧,可他总是沉默不语,直到下一次有人将车停放在旧石桥上时,又走上前去与人争论。就这样,他慢慢变成了一个外人口中的“怪老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村口的石桥旁,姑公的身影一直定格在那座石桥的旁边,或许,现代的交通需要更加便捷的道路,但在他眼里,通往新生活的起点始终是在这座石桥上。也正是他的守候,让村里每一座老桥、老屋、老树都能在时光中留下属于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