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蒋学华报道:3月31日,记者在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石狮乡姚家桥村看到了一派科技春播的繁忙景象:流水线作业、暗室催芽、自动浇水……育秧处处彰显着“科技范儿”。
只见工人们忙着把皮带上的秧苗搬进大棚里,有的则忙着把盘子里的秧苗摆放整齐,还有的则忙着安装调试自动浇水设备。“在这条传送秧苗的流水线上,有10个传感器实时控制,确保每个环节都精确无误。”种田大户姚家水告诉记者,这条流水线每小时可传送200多个育秧盘,可满足60余亩水田的用秧需求。
据介绍,秧苗在高温暗室里仅两天时间就能长到二三厘米,然后趁着好天气把秧苗搬到室外的大棚里,通过自动控温、自动浇水。20天后,秧苗就能长到20厘米左右,然后再用插秧机进行栽种。在另一个大棚里,记者看到秧苗已经绿油油的一片,洒水、控温等都是自动化操作,大棚里水雾袅袅。姚家水介绍,以往手工浸种,秧苗长得慢,质量参差不齐,工作效率低不说,育出来的秧苗将来长出的稻谷不饱满。如果遇到“倒春寒”,秧苗还会因为低温而冻死,补种费时费力。使用新一代育秧自动流水线,再配合智能水肥一体化的育秧大棚,就能够实时调控育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关键因素,确保秧苗稳定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