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新闻网


上饶视听网

上饶新闻APP 上饶日报
抖音
上饶发布 数字报刊 大美上饶
首页 > 新闻 > 上饶新闻 > 社会民生 > 正文

民兵教育微课堂(二)继承人民战争思想 推动民兵建设科学发展

2024-04-25 10:15:00  |  来 源:晋中市太谷区人民武装部  点击:

编者按:

新时代、新使命、新职能,对加强民兵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开展民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形势、把握关键,切实增强针对性、有效性,不断提高民兵政治觉悟,强化国防观念。为进一步促进民兵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落实,我们搜集整理了民兵政治教育系列微课,今天向大家推出的是民兵政治教育微课之二:《继承人民战争思想 推动民兵建设科学发展》。

牢记民兵职责

忠实践行使命

人民战争,是为谋求阶级解放和反抗外来侵略,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战争。它的基本内涵是一切为了人民,坚决相信和依靠人民,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人民。人民战争的实质是,正义战争在最大限度动员和武装人民,组成最广泛的国际国内统一战线,人民群众坚决支持和参与战争,军队和人民通过不懈努力,不断地积小胜为大胜,从而逐步化劣势为优势,实现以劣胜优的转化,最终夺取战争胜利。继承和发扬人民战争思想,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人民军队的强军之道、制胜之道。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新军事变革的兴起,使我们传统的人民战争思想遇到了考验。但应该看到,高技术武器装备虽然使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和作战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的基本规律没有变,人民群众是进行人民战争主体的基本规律没有变。民兵是打赢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基础,我们必须坚定民兵必用的信心,坚定人民战争必胜的信念。

一、我国民兵是人民战争思想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武装群众的重要组织形式

人民战争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所走过的道路,考察人民战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研究总结古今中外的战争经验,创立了既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又有具体的方针政策;既有整体上的组织形式,又有具体的作战方法;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人民战争理论及人民战争的指导方法,从而达到了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的高度统一。

(一)土地革命战争初期。若干小块红色根据地处于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中,敌人是那样的强大,而红军是那样的弱小。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毛泽东一再强调,必须紧紧地依靠群众,把广大群众普遍地组织起来,武装起来,配合红军作战,实行人民战争。他说:“革命的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广泛地扩大赤少队与游击队,是苏维埃武装民众进行革命战争的极端重要的事业”,“应该把赤卫军少先队的新的编制方法推广到苏区的一切地方去,把一切劳动的青年成年男女,全部武装起来。”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赤卫队、少年先锋队积极参军参战,站岗放哨,传递情报,护理伤员,到处袭击和扰乱敌人,紧密配合主力红军,为粉碎敌人的反革命“围剿”,巩固扩大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中国红军能够“以弱小的军力而常打胜仗,得力于组织起来和武装起来了的民众是非常之大的”。

广大赤卫队、少年先锋队也是扩大红军的主要来源。为了迅速壮大主力红军,各苏区革命根据地,坚持了“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条逐步升级的扩大红军的路线,使红军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补充,日益壮大。当时,许多地方的赤卫队和少年先锋队常常是整连、整营、整团地参加红军。江西兴国县是参军人数最多的模范县之一。这个县组织起来的工人师、模范师和少共国际师,在1933年先后集体参加了红军。全县38万人口中,就有8万人参加红军,80%的男性青壮年都当了红军战士。广大群众把参军上前线,视为无上光荣。每次动员扩军,都出现大批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上前线的动人事迹。流传至今的《送郎当红军》的歌曲,就是当年兴国县的女赤卫队员唱出来的。

(二)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入侵,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针对国民党蒋介石的片面抗战的错误方针,发表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全面抗战的正确路线,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强调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一文中还明确提出:“一切战区与敌人后方,必须发动所有男女公民卫国保乡的热忱,除动员他们大批加入脱离生产的游击队与补充留置敌后的正规军外,把他们组织到半军事性质的抗日人民自卫队中去。抗日人民自卫队的组织,应成为一切战区与敌人后方的普遍与经常的民兵制度”。1941年,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进一步确立了由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所组成的武装力量体制,并明确规定民兵和自卫队都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自卫组织,民兵是自卫队的骨干。各个抗日根据地,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普遍组织群众武装的方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了民兵建设,使民兵组织有很大发展,几乎在所有农村和城镇都建立了民兵和自卫队。八路军、新四军所以能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挺进敌后广大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并在一个时期内抗击了64%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的日本侵略者,创造出战争史上的奇观,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由于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有220万民兵和1000万以上的自卫队这样一支强大的人民武装的支援和配合。“没有这些群众武装力量的配合,要战胜敌人是不可能的”。广大的民兵游击健儿们,活跃在敌后广阔的战场上,拿起各式各样的武器,依托高山密林,河湖港汊,平原地道和青纱帐,开展了空前活跃的人民游击战争。他们以惊人的胆略和无穷的智慧,利用熟悉的地形和有利的条件,创造了诸如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围困战等多种巧妙的战法,到处神出鬼没地袭扰、围困、消耗、疲惫和打击敌人,把日本侵略军打得晕头转向,顾此失彼,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为了保卫抗日根据地,广大民兵还日日夜夜地担负着站岗放哨、侦察敌情、传递情报、捉拿汉奸等繁重的任务,并同人民群众一起,实行坚壁清野,使敌人所到之处,断粮缺水,陷于困境。所有这些,都为主力部队歼灭敌人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主力部队在作战中行动自如,机动灵活,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扫荡”、反“清剿”、反“蚕食”.斗争的胜利。据各抗日根据地的不完全统计,八年中民兵共作战29万多次,歼敌10.6万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民兵不仅是一支坚强的战斗队,而且是建设抗日根据地的一支生力军。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广大民兵创造和坚持了劳武结合的斗争方式(即战斗与生产相结合)。他们一手拿锄,一手拿枪,一面生产,一面战斗,既保卫了抗日根据地,又发展了根据地的生产,从而有效地克服了由于敌人的分割、封锁和野蛮的“三光”(杀光、烧光、抢光)政策所造成的重重困难,保障了军需和民食,使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然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解放战争时期(即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经历了抗战的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和民族独立,要求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但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恢复其在全国的独裁统治,竟不顾全国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撕毁了1945年国共两党在重庆签订的《双十协定》,从1946年6月起,悍然调动几百万美械装备的军队,发动全面内战,向解放区大举进攻,使中国人民又陷入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解放战争一开始,各解放区即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我军人力资源是民兵,保卫乡村也是民兵,必须迅速扩大民兵组织”的指示,紧密结合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进一步整顿和发展了民兵组织,加强了民兵的军政训练,民兵队伍迅速扩大。到解放战争后期,民兵人数达550万,自卫队则发展到数千万。在三年多的解放战争中,民兵不仅在参军、配合军队作战和保卫根据地、支援新解放区斗争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而更重要的是在支前工作中,显示出无比强大的威力。分得土地的广大民兵和人民群众,为了保家保田,保卫翻身果实,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鼓舞下,全力以赴地担负起支援前线的光荣任务,从人力、物力等各个方面大力支援人民解放军作战。民兵支前队伍,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是前所未有的。每次大的战役,方圆几百里的民兵云集战区,为部队运送粮弹,抢救伤员,配合部队围歼敌人,协助部队打扫战场,押送俘虏,捕捉漏网之敌。英雄的人民解放军由于有了广大民兵和人民群众的支援和配合,犹如猛虎添翼,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特别是举世闻名的辽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战役,以民兵为骨干所组成的500多万支前大军,推着小车,挑着担子,抬着担架,赶着骡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川流不息地把大批粮食、弹药和各种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送上前线;众多的担架队员们,奔波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英勇地抢救和后送伤员。整个战场,展示了一幅宏伟壮观的人民战争的图景。在支前队伍中,许多民兵随军远征,行程万里,长达一年之久,部队打到哪里,民兵就支援到哪里。东北、华北和华东的民兵,跟随人民解放军跨过黄河,渡过长江,一直打到福建和广东的海南岛;山西民兵“野战团”、“基干团”随军远征,西至甘肃凉州,北至绥远、内蒙古;陕西民兵随军远征到宁夏、四川等地。在成千上万的民兵支前队伍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有的被授予“支前模范”、“渡江英雄”、“渡江先锋船”、“钢铁担架连”、“民兵坚强连”、“民兵红旗营”、“英雄担架团”等光荣称号。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再一次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威力,广大民兵在战争中的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

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民兵,不仅为中国人民所爱戴,而且在国际上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法国前三军参谋长梅里上将曾说,我们十分羡慕战争时代的中国民兵,在过去中国战争中,民兵起了重大作用,相信在未来战争中民兵仍会发挥其作用,它能完成现代手段无法完成的任务,对此,不可忽视,更不可抛弃。英国的一家杂志也称赞中国民兵是一支能够“威慑外国使之不敌入侵的重要力量”。

中国民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勇敢机智,艰苦奋战,在人民战争的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的活剧,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立下了丰功伟绩。它是进行人民战争的坚实基础,是一支伟大的战略力量。中国人民从长期革命战争的实践中认识到,武装起来的人民是敌人视为畏途的汪洋大海,是任何力量所不能打破的铜墙铁壁。在全国取得胜利之后,中国共产党、各级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十分珍惜这一传统的民兵制度,把它看作是保卫国家、反抗侵略的“法宝”,决心在新的历史时期加以继承和发展,使之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二、现代条件下仍然要继承人民战争思想

我国未来所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将是现代条件下的战争。这种战争,与过去我们所进行的革命战争有许多不同之处。面对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战争形态,我们还需不需要继续坚持以人民战争思想作指导?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尽管现代战争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们坚持继承人民战争思想却不能有丝毫动摇,人民战争思想仍然是指导我们进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未来反侵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必然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有进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我国未来所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其性质是正义的自卫战争。我们反抗敌人的入侵,是为了保卫国家利益不受侵犯,当然也就包含了保卫全国人民的利益。敌人一旦入侵,全国人民必然同心协力,为打败侵略者而积极行动。即使是进行局部的、边境的自卫反击作战,前线也会得到全国人民的有力支援。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民族凝聚力,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如果今后侵略者把战争强加于我,我们党一定能动员起全国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必然会积极参加和支援战争,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也是我们进行现代人民战争的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我们实行人民战争,这将使任何侵略者有所顾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遏制战争的目的。我国有近14亿的人口,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强大的政治号召力和应付战争等重大事变的组织能力,有几十年革命武装斗争经验,有可观的经济建设成就,有一支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有强大的后备力量,加上有理、有利、有节的外交斗争配合,在此基础上,我们准备打一场人民战争,这就使任何侵略者都会感到害怕,而不敢轻举妄动。这一点,就连外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也看得清楚。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在访问中国后曾说:“战争的禁律之一,就是不能进攻中国,谁要是进攻中国,就一定要大倒其霉。因为中国就像一块吸水石一样,任凭你有原子弹,有大量新式的技术装备也无济于事。”

(三)我们实行人民战争,也是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需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是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内政、外交政策出发而制定的正确的战略指导方针。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包含许多具体的内容,既有战争准备方向的,又有作战指导方面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依靠全国人民,军民一体共同反侵略。在目前的条件下,相对于超级大国和一些发达国家,我军的武器装备还比较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据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军事技术,改进武器装备;另一方面还应立足于发挥我国人口众多、地形有利等优长,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扬长避短,激励全国人民奋力抗敌,用我们的优势打一场围歼入侵者的人民战争。

(四)现代战争的特点,特别是其空前的复杂性和艰苦性,更需要我们实行人民战争。现代战争有许多新特点,诸如战争的突然性增大,战争的整体性、立体性增强,战争空前的复杂和艰苦等。而我们要在现代战争中战胜敌人,就必须军民一体,实行人民战争,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由于现代战争的突然性增大,不仅军队而且举国上下都要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加快转入战时体制;由于现代战争的整体性增强,全国人民都要积极行动,以各种方式支持、配合军队作战,把军事、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斗争,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现代战争的立体性增强,我们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采取正规部队、地方部队与民兵相结合,运用各种手段,以阵地战、运动战和游击战多种作战形式,不断消耗、疲惫敌人,哪里有入侵之敌,哪里就有我武装起来的人民奋起打击侵略者,不仅实施诸军兵种的协同作战,而且实施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协同作战;由于现代战争复杂性和艰苦性增强,我们就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战胜敌人。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我们需要打人民战争,需要依靠党政军民的共同努力,需要充分发挥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和力量。

(五)现代高技术兵器的出现,改变不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战争的伟力依然存在于亿万民众之中。不可否认,现代高技术兵器的运用,对现代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战争的胜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武器都是人类在军事领域实践的产物,任何性能优越的武器都离不开人,都得由人来掌握和使用。因此,当今战场上起主宰作用的是人而不是物。事物发展的辩证法还告诉我们,有“矛”就有“盾”,有“强”就有“弱”。高技术兵器也不例外,也不是不可以对付的。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战的积极性,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即使武器装备落后一些,也照样能够打胜仗。正如邓小平同志1977年在中央军委会议上指出的:“现在世界上有人说,什么都是技术决定,不要完全迷信这个。当然,我们也要讲技术,不讲技术是要吃亏的。但是,把电子计算机看成能代替全部指挥职能,那不可能,那样人的能动性也就没有了。经验证明,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战争,敌人就是现在来,我们以现有的武器也可以打,最后也可以打胜。”当然,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毕竟不是以往人民战争的重复。在高技术兵器的挑战面前,不仅要求我军全体官兵具有更高的军政素质,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参加和支援战争的形式和手段上,也必然呈现出某些技术化的特点,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

三、研究解决实行现代人民战争的新问题,推动民兵建设科学发展

在现代条件下,我们不但要坚持继承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而且还要发展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官兵头脑,在发展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和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基础上,在继承以往实行人民战争经验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分析研究现代战争的新情况和新特点,立足我国国情军情,不断研究解决实行现代人民战争的一系列新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创造实行现代人民战争的新方法。

(一)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性的国防教育。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活动,是进行现代人民战争的前提。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和平演变”,巩固国家政权,而且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爱国热情,增强军政军民团结,为未来进行人民战争打下良好的政治思想基础。在当前的国防教育中,要突出人民战争经验的教育,突出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教育,突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在国防教育的方法上,也要灵活多样,内容则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更新。

(二)建立以民兵、预备役部队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后盾的人民战争力量体制。进行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既需要动员军队力量,也需要动员后备力量,更需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只有动员和组织起以军队为主体,以民兵、预备役部队和人民群众为后盾的战争伟力,才能有效地实施人民战争。因此,我们必须全面地进行人民战争的力量建设,特别是建立和完善人民战争的力量体制。在人民战争的力量体制中,军队是主体,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重点加强军队建设。与此同时也应加强民兵队伍建设。在兵员登记、武器储备管理等方面,要有预案和具体措施,必要时应组织演练。还要注意使军队、民兵、预备役部队协调发展,并不断提高其战斗力,以适应现代人民战争的需要。

(三)研究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指导原则和战法。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就其本质来说,与我们过去实行的人民战争是一致的,但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其在表现形式、组织方法等方面,必然带有现代战争的某些新特征。因此,在作战指导上,我们不仅应当继承今天仍有生命力的一些传统做法,而且应当下大力研究一些新办法。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特别是对付强敌的大规模入侵,我们仍然可以、也应当采用持久作战的方针,充分扬我之长,击敌之短,逐步转化敌我力量的对比,最后战而胜之。针对现代战争的特点,我们在战争初期应当着力提高军队和其他武装力量的快速反应能力,并应围绕破袭敌人的高技术武器系统和对付敌人的立体战、高速度大纵深攻击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战法。研究战法也要发挥军队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从我国我军的实际情况出发,既要继承,更要创造。

(四)注重研究在抗敌局部入侵中实行人民战争的有关问题。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将是现代战争的主要形态。从我国的周边情况来看,很有可能围绕领土、领海主权爆发局部性战争或武装冲突。因此,我们必须把军事斗争的重点放到应付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上来,深入探讨在现代条件下的抗敌局部入侵中如何打人民战争,更有效地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局部战争规模有限,一般时间较短,并与政治、外交斗争配合紧密。这些特点,要求我们必须迅速组织军队机动和展开,在一定范围内快速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对敌优势,以军、警、民的合力,予敌以有力反击,将入侵之敌赶出国门。

(五)勇于应对新任务新挑战。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脱胎于人民军队的阶级属性,成长于军民团结的血火实践,形成于我党我军的集体智慧,前无古人、后待来者。当前,虽然军事斗争的环境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革命战争是群众战争,必须依靠人民、组织人民、武装人民,为人民利益而战,才能赢得战争胜利的本质和规律没有变,面对形势任务的新挑战,唯有汲取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精髓,积极研究探索高科技环境中、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制胜之道,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一是要发动群众,打赢网上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信息网络的广泛存在,拓展了军事斗争的战场空间;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广泛性,同时又决定了信息网络的群众性和网络斗争的群众性。在信息化条件和网络环境中,军民界限不再泾渭分明,每个爱国家、有思想、懂网络的个体都是战士,都是机动灵活的战斗单位。打赢网上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要以多对多、以快制快,加强组织领导,善于凝聚思想共识,整合网络力量,协调军地资源,形成众志成城、攥指成拳的强大声势,集中力量激浊扬清、重拳打击网上杂音;要采取思想引导、政治说教、网络动员等灵活形式,大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积极开展网络斗争,形成时时对敌、处处战斗的格局;要大力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积极整合网络红色资源,发展网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网络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地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筑牢坚不可摧的思想防线。二是要发动群众,打赢防间保密主动仗。随着社会环境日益开放和国际交流交往日益增多,失窃密的渠道越来越多,失窃密的内容不断拓展,失泄密的人群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失窃密案件防不胜防、时有发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抓好防间保密工作,我们同样需要从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中寻找方法,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依靠群众智慧发现敌人,在汪洋人海中迅速找出失窃密的“一滴水”。三是要发动群众,打赢“三战”主动仗。从近年世界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看,在保持强大军事压力的前提下,辅以猛烈的思想攻势、心理渗透和舆论宣传,从心理上舆论上法理上打击对手,达到涣散敌军民士气、削弱对抗意志的目的,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战法。对此,我们应坚持一手抓进攻、一手抓防御,发动群众广泛对敌展开斗争,用强烈的心理预期和舆论高压压制对手;同时,要加强心理舆论法理教育,揭穿对手不实宣传,揭露事实真相,营造主流强势,凝聚共识、激励士气,打赢主动仗。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