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0793-8224621 --
|
|||||||||||||||
江丽成 本报记者 蒋学华 文/图 “吃了张医生开的中药方,我的身体好多了!”“这里的医生医术好,服务态度也好!”“以前走路走不稳,现在完全可以独立生活了。”……清正廉明,扬医者风范;妙手回春,治百姓病痛。弋阳县旭光乡卫生院院长张军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初心使命,赢得群众的点赞。 ▲ 恪守医德 不忘初心 “律己之心常勉怀,从医之德常修行”“不准收受回扣,不准收受患者红包”……3月16日,记者走进弋阳县旭光乡卫生院,看到墙上挂着《医疗行业九不准》《医疗机构不得有以下行为》等清廉医院宣传展板。该院已将廉政文化融入到各项日常工作之中,营造了浓浓的廉政氛围。 “做个清廉的医生,不仅仅是看看墙上的标语,关键是要落实在行动中。”院长张军明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今年79岁的患者张老,患有慢性肾炎,因需长期服药,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2月初,张老来到该卫生院就诊,张军明了解情况后,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立即咨询医保慢病政策,及时帮助张老办理好申报手续。素不相识的张军明热心帮助,让张老十分感动,送上1000元红包表示谢意。张军明当即拒收,并说道:“作为医生,为病人看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是应该的。” “医生的本质就是治病救人,能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就是最好的礼物。”张军明如是说。 提升医技 视院如家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在张军明坐诊的办公桌上,放着厚厚的《中医内科学》和《中医内科学习提集》两本医学书籍,墙上贴着4幅人体经络穴位图,以及《中医科工作制度》和介绍中药配置的《十八反歌》《十九畏歌》等。边给患者按摩的张军明边说,中医医术博大精深,需要不断学习,方能传承并创新,以便更好地治病救人。 3月16日上午,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项美珍高兴地告诉记者,她因肩周炎和颈椎病引起双手麻疼,造成生活诸多不便,于前3天慕名来找张军明看病。经过按摩、针灸的治疗,不疼不麻了。说起张军明的医术,夸赞的人数不胜数,患者熊先生就是其一。熊先生去年因为工作疲劳脑出血落下了病根,走路不稳、不能自主进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当年11月份,熊先生接受了张军明的治疗,在服了五服中药后,走路稳了,自己能够穿衣吃饭,甚至可以下地种菜了。 行走在医院的二楼走廊,浓郁的中医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两边的墙上贴着张仲景、华佗等名家的画像和人物介绍,还有针灸、脏腑理论等专业用语的解释。在中药房里,伸筋草、徐长卿等中药摆放得整整齐齐。随处可见的中医元素都源于张军明对中医文化的热爱,出身于中医世家的他,大学学的是中医专业。自2021年3月担任旭光乡卫生院院长后,他视院如家,一心扑在工作上。为节约成本,他自己购买围栏材料,更换院前的破损围栏。买来油漆,在院内画了停车位,改善乱停乱放现象。将自家祖辈用的中药柜,无偿运到卫生院使用。 热心为民 全心服务 离卫生院约3公里的村庄,有个因脊髓损伤截瘫的50岁左右的患者胡某,家中只有一个老人照顾,张军明每月都会主动上门就诊,从未收过出诊费;不少农村的患者是留守老人,来院就诊不便,张军明主动上门去接诊;有些患者,家属送来后,因为有急事走了,张军明便主动送患者回家;有的患者就诊时,所带的药费不够,或是一时付不起药费,张军明便帮助垫付…… 据了解,旭光乡人口不足八千,村民居住分散,卫生院辐射村庄少,患者就医不方便,病人分流大。为此,张军明要求医务人员治病救人,以德为先,心里始终装着患者。同时,卫生院不定期开展技艺大比拼,提高医务人员医技水平。在他的努力下,近年来,该院的业务量逐年增高。荣誉最终颁给奉献的人,张军明先后被评为弋阳县医德医风先进个人、优秀医务工作者等。 |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