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0793-8224621 --
“这里的黄瓜品相好,瓜肉清脆爽口,微甜多汁,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高。我们经常一起来团购黄瓜。”在基地门口,一名前来购买黄瓜的游客李先生说道,“绿色、有机、无公害。”“咱们的黄瓜供不应求,一年下来,脱贫户就业都有3万元收入。”村委委员李玉英说。三畈村的富足生活还要从党支部领办种植专业合作社说起。
合作社成立前的三畈村,河沟坑洼、土地荒芜,户均收入不过万把块,外出务工人员很多。2021年,村干部听在外干工程的村民说起,外地有建设运营蔬菜大棚致富的路子,便带领村“两委”、党员代表自费学习经验,回来后挨家挨户做工作,规划土地流转、调地、大棚选址,然而一腔热情却遭了闭门羹。
“村民们不敢交出自家的口粮地,村‘两委’成员带头拿出自家地建了5个大棚,再根据本地条件选择种植黄瓜、西红柿、草莓等蔬菜水果,给大伙儿做个表率。”村党支部书记吴加想回忆,大棚初见效益后,他们又新建10个大棚,逐渐摸索出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致富路子。
2021年,余干县加想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扩大规模,提升效益,村干部主动担保协调县农商银行发放贷款,每个大棚的建设投入由2万元提高至5万元以上,保温墙、苫布、保温棉、卷帘机、膜下滴灌等设备一应俱全。同时,合作社流转了上坂村组、中坂村组、广宗村组共400余亩土地,将分散的种植有机统合起来,建有标准日光温室2栋,黄瓜日产量达到4000斤,全年黄瓜销售产值在300万元以上,形成了可观的规模效益。
今年43岁的吴秀秀是三畈村的脱贫户。丈夫瘫痪在床,儿子在外打工,拉扯孙子孙女所有的费用全部来自吴秀秀在基地的务工收入。“在基地管理黄瓜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吴秀秀说。
三畈村蔬菜种植产业基地有效地带动了附近村民增收。目前,基地共有来自周边村民50余人,最忙的时候可达到100人,工人的年龄段分布在40~65岁左右。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可以发挥组织优势,有助于农业现代化步子迈得开、路子走得稳。”三塘乡党委书记吴剑鸣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对接各合作社发展需求,在产品品牌塑造、电商渠道拓展、精深加工延伸等方面开展指导服务。
近年来,余干县三塘乡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推动规模化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让农民依靠“菜篮子”鼓起“钱袋子”,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黄瓜长势旺,生活似蜜甜。2021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一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振兴乡村产业的道路越走越宽。
(韩海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