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0793-8224621 --
本报讯 记者任克祥报道: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传承弘扬方志敏精神,5月24日上午,“可爱的中国”市级宣讲团在信州区宣讲。 宣讲中,宣讲团成员以“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方志敏”为主题,分别从“不朽的精神丰碑”、“品读《可爱的中国》”、“在清贫中担当”和“跨越时空的回信”4个部分进行宣讲,并穿插播放有关方志敏的珍贵影像和图文资料,对方志敏精神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解读。 聆听宣讲的青年干部纷纷表示,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在感恩、铭记革命先烈的同时,更加明确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承五四精神,扬青春风采,铭百年初心,以昂扬姿态奋进新征程。
精彩观点 张建琴(“可爱的中国”市级宣讲团成员、市委党校教师):在方志敏的物质观中,“清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贫寒,不是“一贫如洗”“家徒四壁”“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状态,而是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甘于清苦的一种精神境界。可以说,能不能坚守“清贫”二字,映照着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与精神追求。古语有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折射出的就是领导干部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初心宗旨才能真正坚守清贫的道理。 正是方志敏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心系党、心系国家与人民,才会在《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一文中写出:“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这样铿锵有力的千古名句。
听众感言 郑彩萍(水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员):最初读到《可爱的中国》时,被它细致入微、鞭辟入里的论说所吸引。作为一篇革命家的散文,它如此恳切而真挚;后来再读,感动于文字内底流动着的情感,如同变奏曲一样,由温情而激烈、由愤怒而昂扬,激荡读者的心魂。 今日听完各位老师的讲解,则体会到作者那光明俊伟、英风凛冽的人格,身处逆境而不坠青云之志的豪情。如今江山如画,处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我们已经不必经受前辈所经历的忧患与苦难,但是爱国与奋斗的青春主题不变。作为一名文明实践员,同时也是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要敢于担当历史使命,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把握青春年华,以更饱满的热情服务好基层,服务好群众。 |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