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0793-8224621 --
|
||
鄱阳镇中心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规范教育教学综合管理,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探索出“减负”“强能”“提质”新模式。 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从“认知”走向“实践”,这是该校落实“双减”后的生动写照。 “加”——让学生“学有所乐” “我每天期待的就是课后服务时间,因为可以上我最喜欢的书法课。”该校四年级(1)班学生李一诺说。 按照“双减”工作要求,该校在课后服务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尽量不让学生把作业带回家,并依托少年宫和社团,开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如书法、手工、机器人、古筝、围棋、楚调唐音诵读、篮球、羽毛球、艺术操等,不仅学生的时间得到了科学合理分配利用,而且培养了兴趣,学到了技能,综合能力得到增强。多姿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让学生乐此不疲。 该校根据学生需求和年龄特点,整合学校资源,科学设计课后服务内容。每天开设两节课后服务课,以“作业辅导+兴趣爱好”的形式设置,每节课都有语、数、英教师坐班辅导答疑。另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班走读,参加到少年宫丰富多彩的兴趣班中去,为学生提供“菜单式”课程,进一步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自从参加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我的孩子作业在学校基本就能完成,还可以参加喜欢的社团活动,做一些孩子自己喜欢的事情。”课后服务不仅受到学生欢迎,也得到家长点赞。 在坚持做好“全覆盖、广参与”的基础上,该校更注重“上水平、强保障”,培养学生兴趣特长,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每逢期末,为了让孩子们在玩中考、考中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导处的精心安排和年级教师的热情参与下,该校一方面在中高年级组织体质健康和体育运动项目测试,一方面在低年级举行“快乐游考”。游考现场成了“商品促销会”和“知识大闯关”现场。学生一会儿以顾客身份用限定的钱数购买自己喜欢的学习和生活用品,一会儿以游客身份快乐的去闯按梯度设定的知识关卡。这种无纸化考试新颖独特,不仅突破了传统笔试对学生能力评价的局限性,更让孩子们体验了生活,收获了快乐的笑容、进步的喜悦、成长的幸福。 据悉,该校每年都要举行读书节系列活动,引导师生养成读书习惯,让书香浸润校园。从阅读入手,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展示自我;让教师丰富专业知识,启迪教学智慧,分享读书心得,提高人文素养。 “减”——让家长放下焦虑 “放学回家,我要和妈妈共读一本童话书。” “我要做趣味数学24点的游戏。” …… 每到下午3时50分,该校各班学生对放学后“1+N”特色作业单里的作业很感兴趣,纷纷自主选择喜欢的作业来完成。 作业管理是该校落实“双减”的重要一环。学校紧紧围绕“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要求,落实作业减负提质的实招新招频出。 为让学科教育回归校园,该校制订“双减”工作之作业设计方案,设置作业公示栏,公布举报电话,严控作业时长,严控作业总量。 开展作业设计专题讲座、研讨,合理调整作业结构,减去一切“繁难偏旧”,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依据,遵循“趣、活、精、实”原则,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设计出深受学生喜欢的作业,实现了“同等看待与不同期待,统一进度与不同梯度,同时进步与不同程度”的分层作业目标。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该校实行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在一年级实行“零起点”教学,不拔高,不提速,打消了家长对孩子“没进补习班,跟不上大部队”的顾虑。在低年级开展“零作业学习”,针对高年级进行“作业自主设计”,以课本为本,充分依托教材,活用教材,最大可能在课堂上、学校里消化吸收教学内容。 每学期举行优秀作业展,教师的优秀作业设计得以推广,学生的优秀作业是效仿的榜样。 如今,学生放学后和父母一起读书、劳动、锻炼……快乐地享受亲子时光,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乘”——让课堂精彩起来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落实“双减”的主战场。 “‘双减’不是减学生的成长,不是减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而是要求更加高效、高质的教学,课堂效率‘加码’是落实‘双减’的硬道理。”耕耘教育多年的县教工委委员、鄱阳镇中心学校校长周俊才说,“‘双减’是学生做‘减法’,教师做‘加法’。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好、真正消化了,学生学习负担没有减不下来的理由。” 一股“向课堂要质量”的强劲东风吹遍全校每一个班级。该校把高效课堂作为落实“双减”的重要突破口,健全教学管理模式,优化教学方式,向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作业“三个有效”发力,以实现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最大化”。 据介绍,该校坚持开展学科基本功培训和教学基本功训练,大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授课技能。加快对新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经常性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学习,使全体教师开阔视野,更新理念,快速提高专业素养。 学校还依托“语文主题学习”,加强了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开展教、研、训一体化工作,专门设立了教研处,做好了“导”与“研”的有机结合。 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师素质的“大熔炉”。该校开展集体备课,由分管副校长主抓,各学科备课组长负责主持,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在每周固定时间集体“约会”,研究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如何设计分层作业等问题,集思广益,提升备课质量。集体备课让课堂教学有了质的提升,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随堂课”“跟踪课”“汇报课”“研讨课”“示范课”亮点纷呈。 “磨课和赛课,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阶梯,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抓手。”该校副校长胡敏说,因为课前教师“功课”做得多,课堂教学效果就更好。 高效课堂在该校如此“打开”,课堂教学创新搅活了全校教育“一池春水”。 “除”——让教育远离浮躁 “以前孩子都参加校外培训,每学期培训费几千元。现在好了,孩子不用上校外培训班,双休日有更多时间学习书法、画画,跳舞,课余生活更加丰富了。” “课堂效率高了、书面作业少了、课后服务丰富了、校外培训负担减轻了,孩子学习轻松而愉快。” 谈及“双减”带来的效果,家长们喜在心头、笑在眉头。 相比此前校外培训市场的鱼龙混杂,在监管之下,校外培训也越来越规范。鄱阳镇的梁女士准备给孩子报个培训班,此前报班时,最担心的问题是培训班的教学质量和机构跑路。现在,她不用再为这些问题而烦恼。 该校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监督管理,责成举办者签订办班承诺书,成立督查领导小组,组成巡查小分队,定期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巡查,对发现违规招生、办班、补课行为坚决予以查处,从源头上堵住“假办班、真补课”的校外培训乱象,净化校外培训环境。 该校一方面从自身做起,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丰富活动项目,营造学习氛围,不断提升育人品味;另一方面利用家委会、家长学校、师德师风督察员、智慧校园等,建立起线上线下、课内校外立体育人平台,织牢科学有效的教育网,不断垒高学校品质。 周俊才告诉笔者,经过一年“双减”,鄱阳镇中学校本部的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在全县教育教学综合督导评估中获较好名次和较高声誉。 “‘双减’工作是一项重大教育改革,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磨合并逐渐成熟的过程。”周俊才表示,该校将在今后的办学工作中,持续全面落实“双减”各项政策措施,拥抱“双减”春天,让教育回归本真,让每一粒“种子”健康成长。(陈元波 涂晓芳) |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