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新闻网

-- 新闻:0793-8224621 --

数字报刊 微信公众号
首页> 文化 > 正文

黄腹角雉

2023-09-16 09:22:48  |  来 源:上饶日报  点击:
  傅菲

  太平洋而上的季风消融了武夷山的雾凇,凝冻冰害天气行将结束,茶叶吐出了嫩白嫩绿的幼芽,迎春花绽放了。林间滴滴答答的雾珠,散出寒湿的朝气。苔藓滋长,藤萝翻绿。3月的早春,暖阳日渐驱散料峭的寒意。黄腹角雉开始求偶了。

  在仙山岭,我已经守了3天,等待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黄腹角雉是中国特有的雉科鸟类,仅分布4000羽,被称作“鸟中大熊猫”,北武夷(归江西铅山管辖)分布着500羽,有着地球上最密集的种群,与黑麂、南方铁杉并称武夷山国家公园“三宝”。

  2021年4月28日,在黄岗山(武夷山山脉主峰,归江西管辖)猪母坑(海拔1200米)的南方铁杉林,守候黄腹角雉,不见踪迹。猪母坑有北武夷最大的黄腹角雉种群,40余羽。高大茂密的南方铁杉,覆盖了沟谷,地势陡峭,落叶层积,山矾正开花,细白如雪如霜。涧水哗哗哗响,声传数华里之外。

  2022年3月16日,我来到了仙山岭(海拔850米)。仙山岭处于闽赣交界的分水关隘口,花岗岩石峰傲立苍穹之下,树木阴森葱郁。石峰之下,有一块约300亩的老茶园,呈平缓的坡状,与山腰村舍比邻。这里活跃着黄腹角雉的种群。仙山岭是黄腹角雉在北武夷海拔最低的栖息地。

  鸟是早起的。我也是早起的。我在门寮前的古道来回踱步,或在茶园的外围散步。守候黄腹角雉,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腻。茶叶尚未开采,山野无人。守到第三天,房东张师傅问我:你天天去茶园,是想收购茶叶吗?

  开春了,黄腹角雉该求偶了。我想看看它求偶。我说。

  张师傅噘着嘴笑,说:黄腹角雉在茶园觅食,但求偶不在茶园。

  我问:为什么不在茶园求偶呢?

  张师傅说:茶垄遮挡了视线,雌鸟看不见雄鸟表演,这个偶怎么求得到呢?要看它们求偶,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我说:现在就去。

  张师傅说:哪有那么急不可耐的,现在才刚吃了午饭。在太阳刚升起或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是黄腹角雉求偶炫耀高峰。雄鸟一天有两次炫耀高峰。

  下午3:10分,张师傅推出摩托车,叫我:看鸟去。半球形的山包种满了橘树。各种形状的巨石看似杂乱无章地滚在山上。这是悬崖滚下来的石块,被当地人称作滚石。滚石麻黑麻褐,底部裹着青苔,有的如桌面,有的如床板,有的如皮球,有的如长凳。山塆有一棵冬青树,冠盖如七层塔,枝丫蓬散。我站在冬青树下,既可隐身,又可俯视半边橘园和整个茶园。

  到了下午4:43分,看见3只黄腹角雉从茶垄里飞出来,斜斜地从低空掠过茶园,慢慢飞高,掠过橘园,飞向一片阔叶林。飞行的时候,身子略有下坠,翅膀张出半个扇面,呼呼振翅,赤红的双脚勾缩,头往前平伸,看起来非常灵巧优美。那是一公两母,公在前,母在后。太阳挂在蓝海的峭壁上,即将西落。山影倒扣下来。

  大部分的雉科鸟,就外形而言,公鸡与母鸡差别比较大。黄腹角雉也是这样。雄性角雉上体栗红色,夹染着黄色卵圆斑,腹部羽毛黄色,有黑白相间的眼状小斑纹,冠羽两侧各伸翠蓝肉角——所以被称作黄腹角雉。冠羽黑长发亮,垂向颈部,喉部下方长有艳丽肉裙。雌性角雉通体棕褐色,密布黑、棕黄及白色细纹,下体有白斑。

  走禽,也叫陆禽,强奔走,飞行迁徙能力较弱。黄腹角雉是南方(长江以南)走禽中体型较大的鸟,种群栖息地比较固定,栖息地在海拔800~1600米森林。在北武夷的栖息地,主要分布在黄岗山猪母坑、仙山岭、独竖尖、七星山、篁碧。因分布广、种群多,铅山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黄腹角雉之乡”称号。

  据武夷山国家级自然管理局的黄腹角雉研究专家程松林通过野外目击黄腹角雉采食植物行为24次鉴定分析,被采食植物分属11科12属12种,采食嗜好具有季节性变化倾向;采食习性的地域适应性较强。

  茶园是杂草和昆虫大量繁殖的地方,隐蔽性极强,视野又开阔,确实是黄腹角雉觅食的理想之地。在觅食时,它是极安静的。

  怎么突然飞到橘园呢?我好奇。它站在平石上,发出了“咯哦咯哦咯哦”的叫声。它的叫声比较平缓、圆润,但热烈。通过鸣声可以想象它鸣肌在一张一收地抽拉。叫了约2分钟,它开始激烈地抖头,上下抖,翠蓝的肉角竖得直挺挺的,肉裙从脖子往下挂。抖一下,肉裙往下挂一些,挂得越长,肉裙张得越开。抖头抖身,使得肉裙因充血而张开,如一张围兜。肉裙翠蓝色与朱红色相间,如一个繁体的“寿”字,因此被称作寿鸡。肉裙垂下来,如吐绶带,又因此被称作吐绶鸟。

  它开始张开翅膀,抖身子,抖得缓,但幅度很大,尾羽如扫帚一样刷在地面上,随着翅膀的振动而剧烈地抖动。

  这个时候,一只雌雉从一棵橘树下走到石块下,却对雄角雉视而不见,低着头,在稀草间啄食。雄性黄腹角雉一直在抖,肉裙如一道彩帘在垂动,尾羽张得非常夸张,眼睛很“深情”地看着啄食的雌性黄腹角雉。

  突然,雄雉从平石疾走了下来,张开翅膀扑上去。这个勇士般的动作,吓坏了雌雉,转身飞奔去了坡下。

  激情洋溢的雄雉瞬间木然,肉裙在1秒钟之内弹射般缩了回去——求偶失败。咯哦咯哦,它低叫了两声,闲步走入稀草丛,细致、飞快地啄草叶。黄腹角雉不会筑巢,在树杈上夜宿(雉科鸟类有一部分站在树上睡觉,如山鸡),于靠近山脊的阴山或阴沟,在高大乔木天然形成的基干处枝杈、凹坑等隐秘的地方营巢。繁殖期,一只雄雉占据一片山林,体弱的雌雉争夺不了“生育权”,在林间“孤独流浪”。雌雉隔天产卵1枚,一窝产1~4枚,有时一年仅产1枚,孵卵28天破壳。与大多数雉科鸟类一样,幼鸟出壳即可振翅。幼鸟发育缓慢,两年发育成熟。据曾在黄岗山工作的林业专家郭英荣说,黄腹角雉反应比较迟钝,人走近了也发觉不了,即使发觉了,也不知道跑,匆匆钻进草丛或灌丛,露出长长的尾巴。山里人把它叫做笨鸡或呆鸡。

  产卵少,成活率低(10%),使得黄腹角雉繁殖艰难。大森林食物丰富,天敌也多。黄鼬、松鸦、豹猫、蛇都是它难以抗争的天敌。黄鼬、豹猫,在北武夷随处可见,活得非常滋润。

  每一个珍稀的物种都有定数。定数就是天然的局限性。局限性越大,繁殖量就越小,也就越珍贵。

  2021年4月28日,在黄岗山,遇见一位台湾同胞,登山进林观鸟。他说,他连续16年来黄岗山观黄腹角雉了。台湾同胞白发苍苍,步态稳健,背着一个长镜头单反相机。他说:没有比黄腹角雉更神秘的鸟了,那么美,是林间“贵人”。陪他一路闲聊。他很诚挚地说,爱我们的鸟,就是爱我们的乡土,乡土是永生的。

  见了黄腹角雉的求偶,我又想起了老人的话:乡土是永生的。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来说,永生的才是厚重的。美是厚重的,生命是厚重的,爱是厚重的。

免责声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