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0793-8224621 --
昭林村坐落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茅山北麓,全村800余户,人口约2600人,耕地却只有1840亩,人多地少的矛盾显得格外突出,村民收入途径狭窄,年青劳动力大都外出经商打工。曾经的昭林村可是远近闻名的“打工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省级重点村,这可要从4个月前说起。
2021年,昭林村被列入了省级“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村,由上饶师院定点帮扶,7月14日队员们正式入驻村里。在走访调研摸清情况后,他们发现,昭林村虽山多耕地少,但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从农业发展角度来看,非常适合走特色精品农业发展道路。村里前些年也先后发展了一批诸如马家柚种植合作社、甜茶合作社、木槿花种植合作社等产业项目,可单一季节性的果蔬种植,不足以支撑整村发展。
要想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困境,驻村工作队在整合特色资源、延伸产业链条上拓宽思路、下苦功夫。在马家柚种植合作社基础上成立了旺农合作社,通过招商引资、大户引领和土地流转等方式,采用“党支部+精品农业+农户”的模式,种植了30亩马家柚、沃柑、“红美人”等水果,配套温暖过冬的大棚,新建了鸡舍和猪棚,饲养了1700余只土鸡和30多头土猪,扩建3亩鱼塘。计划搭建钓鱼平台,将昭林村打造成集采摘、垂钓、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农村,实现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发展。
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之余,驻村工作队还带领着镇村干部,当上了售货员,卖起了西瓜和土猪肉,获利3万余元。
经过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不懈努力,精准实施了多个产业项目,积极推进了系列民生暖心工程,带领村民乘上了产业发展的“快车”。
(肖云心)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