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0793-8224621 --
|
本报记者 郑欢
近年来,无物业管理、无单位管理、无人防物防的“三无”小区由于处于“失管”状态,存在环境脏乱差、居住人员混杂、治安管理混乱、楼道杂物多等问题,给百姓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困扰。
为顺应群众期待,我市积极探索“五管协同”机制,力克各类问题,破解小区物业化基础设施、人员力量、机构设置、资金投入等难点堵点问题,推进社区物业治理创新,实现“三无”小区物业化。目前,我市共有住宅小区1883个,完成物业管理服务100%全覆盖。
物业入驻小区有了大变化
“电动车、小汽车到处乱停;大门开放,陌生人进出随意,小孩在院子里玩也不安全。”“楼道里的灯总是坏。”……因缺乏有效的物业管护,信州区东市街道的钟亭小区曾问题不断。该小区于1992年建成,共有房屋26栋,居民297户,总人口数1000余人,建筑面积24997.24平方米,占地面积24980.40平方米。在这出生、长大的小区居民徐俊说:“我们这个小区,一直没有专业的物业公司管理。小时候,总听见爸妈聊,小区里有谁家进小偷了,或是楼道刚刷白净,不知又是哪个人过来贴小广告了。这几年社会治安好多了,但大门开放,人车可以随意进出小区,挺不安全的,大家都希望能有个物业统一管理小区。”
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由在职党员、居民代表等共同任职的小区业委会和我们社区工作人员经过多方调研,摸清了小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同时,在街道物业专班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共商共治,引入多个专业物业公司,让居民挑选‘大管家’。”信州区东市街道市委市府大院社区党委书记高田仙介绍,在经过一系列的招标、询价、比对、筛选以及挨家挨户上门投票等流程后,最终上饶市某某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成为钟亭小区的物业大管家,并于7月1日与钟亭小区业委会正式签订服务协议。
12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钟亭小区看到,小区内环境整洁、绿地成片,智能道闸及监控设备齐全,电动车、机动车按泊位整齐排放,两三居民在公共健身器材区锻炼身体,整个小区呈现出一幅和谐的画面。“物业管家入驻后,不管是楼道还是一些公共区域,打扫得都很干净。大门口还装了道闸,保安对进入小区的陌生车辆会进行登记、管理,安全防范系数更高。”当72岁居民乔老爷看着眼前小区整洁美观的模样,感慨地说:“现在,小区有专人管,遇事有人帮,感觉真幸福。”
“五管协同”机制解“三无”
据悉,钟亭小区的变化仅是我市推进“三无”小区物业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面对“三无”小区历来存在安全隐患多、环境脏乱差等问题,遭遇物业“懒得管”、居民“不服管”、职能部门“很难管”等困境,积极探索出了“五管协同”机制,让所有住宅小区“有人管、管得好”。
据该局物业管理科负责人叶群发介绍,“五管协同”机制主要是指整合力量“共同管”、分类实施“精准管”、保障资金“有钱管”、协商考评“常态管”、智慧物业“高效管”。
叶群发说,针对“三无”小区“看似多方有责,实则无人担责”的难题,他们建立了“三级+”管理体系:成立县区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县区级住建部门物业股指导街道(乡镇)设立物管办,社区专设1名物管员。针对“三无”小区“基础不一、年代不同、产权复杂”的情况,他们对规模较大、封闭条件较好的小区,通过公开竞标,择优选聘物业企业进驻小区提供服务,目前专业物业服务覆盖率约50%。对规模小、封闭条件差的小区,由社区组建物业公司,聘请有经验的物业经理。对单位职工居住的小区,由单位委托物业公司提供服务,物业费用由居民自筹,缺额部分由所在单位予以补助解决。对100户以下的“微小区”,经业主一致商定后,择优选取第三方或就近聘请保洁、保安、水电工,提供基础物业服务,自我管理、费用均摊。针对“三无”小区“要素投入少,资金来源少”的困难,他们将“三无”小区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对小区配套基础设施进行应改尽改;统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资金,对小区“乱象”应整治尽整治;统筹“党建+微小事”资金。设立物业管理专项资金。创新物业费收取方式。针对“三无”小区“系统推进难、整体提升难”的顽症,他们实施了硬件提升工程,着力补齐无物业小区基础设施短板。通过接入5G智慧城市平台,以数字化改革牵引标准、规范、完善的物业服务。实施治安提升工程。小区智能安防全部接入天网,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均实现了保安24小时值班巡逻。
全市住宅小区物管全覆盖
目前,我市共有住宅小区1883个,专业物业提供服务的小区818个,通过单位自管、房管所管理、街道社区托管、业主自管等方式提供基本物业服务小区1065个,全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100%全覆盖。
一个个多年未打扫的楼道干净整洁,监控设备清晰可见,居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物业电话,询问可否更换楼道灯,半小时后灯就亮了……群众的服务需求基本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物业入驻后带来的喜人变化,让居民连连点赞。
“开展社会治理,就是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大的地方做起。叶群发表示,他们还着力构建起了“长管长治长效”的管理服务新格局。“市里要求按照物业服务等级评定标准对物业服务项目一季一考评、一年一评定,经督促整改仍不合格的,将发函小区业主委员会建议通过业主大会与物业公司解除合同,并在全市范围内实施联合约束、联合惩戒。”叶群发说,下一步,他们还要积极发动群众自觉参与小区治理,养成文明行为习惯,促进小区共建共治共享。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