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旧貌换新颜 宜居宜业新生活——余干城乡变化这十年
2022-10-26 15:22:02 | 来 源: 点击:
十年来,余干县住建部门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县住建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城区人口由原来的10.6万人增加到13.93万人,城市化率已达49.01%,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29.45平方公里.
——这十年,他们坚持安居惠民,居住条件实现历史性改善。
昔日旧城换新颜。十年来,余干县改造城市棚户区16326套,约8万余城镇居民走出棚户区住进高楼大厦。其中原址新建安置房10987套,建筑面积高达100万平米,消化市场房源去库存3575套,建筑面积40多万平米,有效促进房地产业和建筑行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如今,环琵琶湖、玉亭片区、城东、西南、西北片区等几大片区安置新楼已经陆续建成交房,“天下第一难事”最终成了让群众得实惠的“大实事大好事”。
住房保障和居住条件大幅改善。十年来,余干县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扩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持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实现从“忧居”到“有居”再到“优居”的转变。投资3.73亿元,建设公共租赁住房5580套,面积248640平方米,2022年开始分三年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300套(间)。每年给600余户困难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达110万元。通过公租房实物配租和发放住房租赁补贴两种方式,解决了全县1.5万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了“应保尽保”。投资4亿元,改造老旧小区116个,惠及群众1.2万户。房地产业实现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由2012年的20万平方米增加到47万平方米,住宅均价6100元/㎡,相比2012年住宅均价为3700元/㎡,增长了64.86%。
——这十年,他们坚持转型升级,建造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建筑业产值不断提升。建筑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5.1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3.78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5%。建筑业企业由7家增长到72家,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1家。建造方式加速转变。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发展,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400万平方米,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达35.7万平方米。实施数字赋能行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平台对各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扬尘治理等监管重点实时动态监控,提高行业信息化监管水平,连年来安全生产平稳有序。
建造水平不断提升。十年来余干县创省优良工程奖35项,省质量管理标准化工地奖35项;市优良工程奖40项,市质量管理标准化工地奖40项,省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地2个,创市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8个,建筑施工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这十年,他们坚持高质量发展,城市功能品质实现历史性提升。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扎实推进环卫保洁全域化治理,将城区400万平方米(含小街小巷、无物业区)和全县25个乡镇(场、管委会)的农村环卫保洁推行全域化治理。对迎宾大道、世纪大道、南昌大道三条主干道沿线可视50米范围内的居民防盗窗进行了拆除,累计共拆除1.48万平方米。积极开展城市“美化亮化”行动,改造乌泥镇高速路口小公园400平方米,新建冕山大道与南昌大道交界处小公园660平方米,提升东街与冕山红绿灯绿地和干越大桥绿化5700平方米。对紫阳大道、世纪大道路灯、干越大道、南昌大道、鄱阳湖大道、野趣路、迎宾大道等路灯及线路进行了整修。更换安装各类路灯2000余盏,方便了居民的出行。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在城区新施划机动车停车位8000余个,电瓶车停放点380处,地锁栏410余个,提示牌400余套,标志标线8600余平方,降低沿石230处,方便群众停车。督促城区各建筑工地严格落实好“六个百分百”要求,建筑渣土全面实行封闭式运输。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冕山大道和南昌大道总长度8.329公里污水管网,丰溪大道提升改造1.5公里、沿湖路提升改造1公里、四衙路提升改造1098米、冕山大道提升改造2公里、南昌大道提升改造4公里、苗圃路提升改造2公里,西街路提升改造1139米,女子创业园道路改造400米,新大世界道路改造120米,沿河路人行道和教师新村人工河改造原破损人行道约500米。投资8000万元,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扩容,新增日处理生活污水2万吨(先期建成1万吨/日),目前正在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建成后,该县生活污水处理规模达到3万吨/日。投资3.6亿元,新建日处理能力为6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开展“生态修复”行动,冕山公园山体修复40100平方米,修建红色跑道1800平方米、智能化跑道10公里。琵琶湖公园规划总面积2409亩,其中水域面积1350亩,绿化面积790亩,投资7.1亿元打造集休闲娱乐、文化旅游、运动健身、绿色生态“四位一体”的城市会客厅。改造了城市市民广场,建成集文化、知识、艺术、历史为一体的“文化四馆”,成为余干的文化地标。先后建成一批教育类项目,余干三中、余干一中、实验小学、余干九小、余干十一小、余干二中新校区等学校,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布局,提升了城市民生服务功能。建成余干县委党校新校区、上饶市纪委市监委余干廉政教育中心,进一步强化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党政教育基础。完善交通网络。贯通横二路、横三路、玉亭南大道、德胜大道、丰和大道,延伸世纪大道、东街、明珠路、西五路等路网,打通“断头路”,消除“瓶颈点”,确保城市道路安全畅通,提升了城市交通功能。正在建设中的余干高铁新区,又将带给全县人民新的期待。
——这十年,他们坚持城乡统筹,村镇面貌实现历史性变样。住房安全保障有力。
自2010年以来,该县作为全省41个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列入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多年来,危房改造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近十年,尤其是脱贫攻坚过程中,该县坚持应改尽改,实现危房改造全覆盖,共计改造2.4万余户农村危房,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改造农村危房0.79万户,所有建档立卡户全部确认为住房安全,并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开展房屋安全隐患排查27.4万栋、整治 栋,确保群众住房安全。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县除城关镇(玉亭镇)以外的19个乡镇投入20684万元,共谋划153个项目,分别按照“基础、提升、示范”3类进行美丽集镇建设。大力推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了全县乡镇污水处理建设全覆盖。已建成乌泥镇、瑞洪镇、石口镇、黄金埠镇、禾斛岭垦殖场污水处理站5座,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为1800吨/日。2021年投资1.2亿元新建环鄱阳湖7个乡镇场(瑞洪镇、东塘乡、石口镇、康山乡、大塘乡、康山垦殖场、信丰垦殖场)12座总处理量为2880吨/日的污水处理设施。2022年投资2.5亿元对13个乡镇场(古埠镇、杨埠镇、社赓镇、九龙镇、洪家嘴乡、鹭鸶港乡、江埠乡,梅港乡、大溪乡、枫港乡、三塘乡、白马桥乡、渔池湖水产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建设,建成后日处理污水量为6000吨/日。围绕集镇短板弱项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基础设施改造、镇容镇貌整治、市民素质提升等措施,着力解决一批事关长远的民生问题,用心用情用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历史文化接续传承。按照《上饶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标准建立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对全县的优秀民居建筑及近现代传统建筑进行挂牌保护的工作。其中余干县的乌泥村、梅港村、金山村、詹坊村、黄金埠镇高峰村等47个乡村被列入市级“上饶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已完成了第一批共计47幢历史建筑的挂牌保护工作。
——这十年,他们坚持改革创新,营商环境实现历史性突破。项目审批“化繁为简”。
工程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00余项精简至51项,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由最早省里提出的120天减到90天再减至41天,企业投资项目由90天减到70天再减至36天、简易低风险项目由18天减至14天。所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入驻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窗受理,一次性告知,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资料跑为数据跑,打造住建领域“办事不用求人、办事依法依规、办事便捷高效、办事暖心爽心”的样板。
今后,余干县住建局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过硬的作风,开拓进取、再立新功。(危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