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折射大文明。近年来,我市按照“便民、干净、有品位、凸显设计”的建设要求,坚持高标准设计,不断完善厕所基础及配套设施,实行人性化服务,使公厕有“颜值”更有“内涵”,变身为城区独具特色的靓丽风景。
漫步滨江公园,绿树掩映中,一栋古典园林建筑式风格的建筑十分亮眼。来来往往的路人尽管大胆猜测,不看标牌估计想不到这是一座公共厕所。公厕白墙灰瓦,飞檐翘角,古香古色,典雅大方。外墙上绘有“凿壁偷光”“铁棒磨成针”“孔融让梨”等中华经典故事,增添了文化气息。公厕内部按照二级以上公厕标准配齐各类设施,设立了方便老人、孩子及携带婴儿的市民使用的第三卫生间,设施齐全,功能完善。驿站内还增设了休息长椅、人文书吧、环卫工休息室等服务设施,充满人性化的服务赢得市民一致称赞。
在沽塘公园的“城市驿站”,60多岁的徐先生正和伙伴们围坐着聊天,“每天我们散完步,都会到驿站里坐坐,读书看报,十分惬意。”徐先生说,驿站里有手机加油站、无线网、饮水机以及随时可以取用的紧急备用药品,无论何时来这里,总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又温暖又舒适。
“人脸识别后,卫生纸自动从机器内出来,真是太方便了。”在施家山加油站附近的公厕驿站里,市民张女士通过人脸识别取出了免费的卫生纸。“驿站环境优美,干净、卫生,各种设备也很齐全。”张女士笑着说。
据了解,为缓解市民如厕“停车难”的问题,我市在城区滨江移动公厕、万力公厕、三江公园公厕、广场北公厕等20处公厕规划了“如厕专用”临时车位,为防止市民“钻空子”长时间停车,停车位旁还设有限停15分钟标志。(本报记者 吴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