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体出现这些信号要注意:经常感到心慌、胸闷;饭后胸骨后憋胀得厉害,有时冒冷汗;晚上睡觉胸闷难受,不能平卧;劳累时感到心前区疼痛或左臂部放射性的疼痛;早晨起床时,若一下子坐起,会感到胸部特别难受;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有明显的胸部不舒服的感觉;走路时间稍长或速度稍快即感到胸闷、气喘、心跳加快;胸部偶有刺痛感,一般1到2秒即消失;爬楼或做一些原本很容易的活动时感觉特别累,需歇好几次才能做完,且感觉胸闷、气喘;浑身乏力,不愿多说话。若出现以上情况都要注意,这有可能是你的心血管发出的信号提示。
尤其是以下人群更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需要立刻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肥胖及饮食不科学者,他们往往营养过剩,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40岁以上者,尤其是有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记忆力衰退、四肢麻木、听力和视力下降等症状的中老年朋友;烟酒过度、生活无规律者,他们较易造成血管痉挛,血流不畅,往往过早患心脑血管疾病;缺乏运动的人,平时运动少,血液流通会不畅,血液黏稠度会增高,同时也会造成心肺功能下降、肌肉含量减少、脂肪含量增多等。
如何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合理膳食
对于潜在的血管危机可通过饮食进行调控。日常生活中建议养成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西兰花、荞麦、豆类、海带、蔬菜、水果、芹菜等,同时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
适当运动
平时可以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走、快走、爬楼梯或缓坡等,还有练太极拳、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散步可以预防动脉硬化,而且对降低血压、胆固醇、体重都有益处。
不贪凉 多补充水分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如没有及时补充水分,那么血液就会变得黏稠血流速度减缓,血栓形成几率增加,缺血性中风、脑血栓、心梗、心绞痛等疾病患病风险也随之增加。所以,每次在出门时一定要带好水,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
定期做检查
积极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每年定期进行心血管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血管B超和心肺运动试验等,特别是心肺运动试验,可以发现较为早期的心肌缺血缺氧,具有良好的警示作用。
科学用药
需要在医生或健康管理师指导下合理使用防治心脑血管病的药物或医用食品。
(记者陈建 黄珠慧子整理)
(下一期“健康教育”专栏刊登《警惕!冬季常见多发疾病》)
本文来源于上饶新闻网[www.sr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