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一个成语,出自《论语》——子贡问孔子如何“为仁”,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手艺人想要使他的手艺做好,一定要先让他的工具锋利好用。其实,这只是个比喻,比喻人做任何事情,要先打好自己的基础,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
这里,我想拿这个成语来喻教书工作。我是想说,我们做老师的欲善其教书之事,必先利其读书之器。我教过20年书,后来才从事采编工作。我喜欢读书,也喜欢教书,现在很怀念教书,在此谈谈“教书与读书”的话题。
对老师来说,读书是教书工作的准备,是为教书打好基础;教书是读书的升华,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读好书。一个老师能把书教好,桃李满天下,是谓果实累累;那么,这位老师一定爱读书,读书很多,所以教起书来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在他心里,他肯定是把读书视为教书源源不断的知识之水,让自己杯子里源源不断有知识之水可倒。读书是教书汩汩不绝的源头活水!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劝人读书的名句。当然,老师读书应剔除功利改其意而用之——读书人即使处陋室而如居黄金屋一样乐观自信,读书人手中的书就是他精神上“千钟粟”,读书人把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作最好的滋养之术。做老师,就意味着一定要多读书。这不仅仅是为了教好书,更是为了丰富老师自己的人生和气质。师者,知书达礼。知书是老师的内涵,达礼是老师的外显气质。知书达礼的老师气自华。为了气自华,教书之人必须读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之人何以传道授业解惑?其利器,就是人类积累的知识和思想,而书承载的就是人类的知识和思想。正因如此,教书之人要多读书,从书中汲取丰富的知识和思想,才能更好地把好知识和好思想传递给学生。另外,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读书人从读书的过程中还可获取一份感悟、一份智慧,从而也给教书人生带来一份欢乐。
在我看来,读书可以教人仁慈宽厚,心地善良,萌生纯真热情的气度;可以教人谦虚谨慎,持重内敛,衍生成熟稳重的品格;可以教人自强不息,不畏艰难,锤炼刚毅坚定的品质;可以教人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增添睿智的个性;可以让人正确认识事理,从而具有理解和宽容之心。理解和宽容,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洒脱的豪气,是一种坚强的性格,更是一种高尚的境界。
由此可见,读书,可以长知识,可以育智慧,可以润思想,可以陶情操,可以增能力。
本文来源于上饶新闻网[www.sr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