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时代的到来,令大家对消费理念有了更新的认知,购物不仅仅是“买东西”那么简单,而是对自我的一种映射,对生活方式、人生态度的一种认可。什么是新消费?消费人群、消费方式又和以往有何不同?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改变?
享受共享经济带来的方便
本报记者 徐芸
3年前,市区出行方式基本上有四种:步行、自驾、公交车、自行车;在上下班高峰期及雨雪天,可能会非常糟糕;如今,“共享经济”大行其道,从出行方面的摩拜、滴滴,娱乐消费方面的共享充电宝,到资金方面的如期分期、P2P等等,“共享”的影子简直是无处不在。
“共享经济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出门打车可以叫网约车,不用在路边碰运气等出租车;想要开车,借辆新能源共享汽车出行,既方便又环保;逛商场时手机电量不够,扫码借个共享充电宝即可,2块钱能用上一天;突然遇上下雨,路边的共享雨伞,扫一扫就能带走。”这些变化正是源自共享经济带来的便利。几年来,以摩拜、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通过这两年的不断发展改善,已经非常能够满足我们的日常出行需求,如去相对比较远的地方逛个街,逛个超市,或者周末去骑骑车,兜兜风也是一种特别好的享受。如果需要到比较远的地方玩耍,那么滴滴绝对是不二首选。“钱”的共享可以促进社会财富流动,提高社会财富的循环效率,扩大人们消费需求,满足更多人的利益。
在这样的前提下,以解决大部分人的还卡困难甚至是资金周转困难为目标的如期分期等金融服务就被更多人期待了,只要信用良好,都能在如期分期满足基本的资金需要。Airbnb、小猪短租绝对称得上是共享房子的代表了,很多出去旅行游玩或者出差的朋友都喜欢在这类共享平台获取房源信息,预定自己喜欢的房子类型,到了地方,可以跟房东聊聊当地出色的地方,美味的小吃,比自己一个人去酒店住更舒适,如果你运气好,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房东,也就多交了一个朋友。
体验式购物 让消费者更放心
本报记者 郑欢
前几天,张女士的女儿迎来了8岁生日,她和爱人带着女儿来到市区一家购物商场内的超市。“与以往不同,现在的超市设有餐饮服务,顾客自行选好海鲜等食材后,让厨师按顾客的要求烹饪,然后可以直接在超市里品尝。从选购,到制作,到品尝,在超市里一次性完成,这种在体验中购物、在购物中体验的方式很方便。”张女士说,随后她还带女儿去了商场内的一家儿童游乐场,在儿童体验区,她女儿亲自制作了一个陶艺制品,作为生日纪念。“5点半,一家三口直接在广场内解决晚餐,然后回家。”在张女士看来,这种集娱乐购物于一体的新业态,能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购物体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今还有很多化妆品店、美容美发店、汗蒸店、家居店、电子科技产品店、酒店等都打出了体验式消费的贴心服务。而且在一些团购网站上,一些商家也是推出了一元的体验价。记者采访的多位市民表示“体验式消费很不错”“体验后更放心了”“希望体验式消费能覆盖到更多的消费领域”。“前段时间我去北京出差,发现酒店房间里的颈枕、毛巾、香薰机、浴袍、热水壶、马克杯……所有在房间里使用的东西,几乎都能直接付钱带走。如果不想随身携带,还可以打开手机APP,下单购买,或者由酒店贴心地包邮寄回家,等出差或旅行结束回到家就能收到货了。真是颠覆了我的想象。”饶城市民李建国说,“如今,单纯依靠商品包装上的参数很难激发消费者的购物欲,在体验中购物、购物中体验,是一个大消费趋势。”同时,市民汪女士感慨道:“以前我想购买脸部美容项目,但是又怕不适合自己,现在很多美容店都打出了‘在购物中体验’,也就是,可先免费或低价体验一次,如果合适的话,可以继续购买。我觉得这样的消费过程十分愉悦。 ”
拒用一次性产品 从我做起
本报记者 万明
为了提供便捷的生活,我们身边的生活用品出现了各种一次性产品,例如一次性洗浴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毛巾,一次性雨衣雨伞,一次性餐布等等,这些虽然给我们的生活省去了不少的麻烦,但是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随着新网络时代的到来,健康生活、健康消费已经普及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大部分饶城市民开始意识到,保护环境、健康生活从拒绝一次性用品做起。
1月13日晚七点三十分,在万力时代的屈臣氏超市中,家住附近的徐小姐正手提便携式购物袋在选购旅行洗漱用品套装。面对记者的询问,徐小姐表示,同事朋友中已经有了拒绝一次性污染用品的风潮:“虽然这类一次性用品着实为人们带来些许方便,但是现在连孩子们都知道,这对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对环境造成更多的损害。自从全国开始重视每年丢弃的白色垃圾数量后,因为有偿使用购物袋,这方面也有了关键性的改变。现在很多国家的酒店已经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或开始对这些物品进行收费,这些都对减少污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购买使用自己的随身物品,也更安心呀。”
记者采访的消费者都一致认为,新时代的健康消费方式,要从爱护环境、拒绝一次性用品做起,只要养成勤俭节约,用可循环利用产品代替一次性用品的好习惯,就能更好地避免浪费和资源消耗,真正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落到实处,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
互联网+旅游 激发旅游热情
本报记者 龚俊慧 实习生 徐佳一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传统旅游方式,从而逐渐展现出对旅游出行消费的新需求。
“对于我个人而言,以前出门旅游仅仅是为了欣赏景区的景色以及购买景区纪念品,如今,出门旅游带给我的吸引力远远不止于此。”市民徐小姐表示,在旅游过程中,秀丽的景色已满足不了她对生活品质的需求,而更多追求的是旅游带给她的丰富情感体验,尤其是近年来大力发展的红色旅游景区项目,这种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方式,强烈激发了她对旅游的热情。
当今旅游爱好者群体越来越倾向于年轻化、个性化、独立化、自由化,大部分年轻人熟练的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去陌生的城市旅游。"“一到寒暑假,我就会和同学相约出游,旅游是我的一大爱好。”还在读大学的小朱告诉记者,“从前旅游,不跟团完全找不到方向,不知道应该如何坐公交车,也不知道有哪些景点应该如何游玩,但现在,通过手机和电脑,我们可以在网上购买车票、门票,还能搜索出各种‘前辈’写的旅游攻略,大大的增加旅游的自由度。”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的旅游品质不断提升,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美食、户外运动、城市休闲、疗养等旅游周边业务也迅猛发展起来,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记者认为,在旅游的同时,能够体验各个地区的美食文化、城市文化是旅游爱好者的一大动力,旅游所带动的周边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带给游客对于地方文化的互动与理解。
动动手指就能“全球购”
本报记者 黄珠慧子
近年来,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同步进行的消费模式迅速兴起,主打海外产品的精品店在饶城“落地开花”,成为市民的“海淘”好去处。“我的宝宝一直在吃澳洲的A2奶粉,之前都找人代购,价格还翻了1倍,没想到现在通过电商平台,在家里动动手指就能下单购买。”市民徐万静告诉记者,目前饶城有几家线下实体店,专门展示境外产品,有需要购买的可以直接网络下单。
1月15日,记者来到位于万达的洋货馆,一进门,货架两旁放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这个东西为什么我现在不能买啊?你们不是有现货吗?”一位上了年纪的顾客那着一瓶进口保健品嚷嚷着。原来该位王阿姨想要买直邮采购区的商品,店员告诉她这款保健品只剩一瓶,用来展示,顾客通过网络下单后,直接寄到家中。王阿姨觉得有些繁琐,该店老板姚先生立马拿出手机,演示给王阿姨看,姚先生说:“只要点击电商网站,进入后按需购买,添加购物车,最后附上地址,点击微信付款就行了,很方便。”姚先生表示,直邮产品都是从海外直接采购,空运回来后再同城配送到顾客家中,这样便从源头上保证了品质,为市民打造了购买进口生活消费品的放心市场。
在采访中,姚先生向记者坦言:“我们计划年后就出清所有产品,然后关闭实体店。”记者询问是不是《电商法》的出台对他们产生影响?姚先生笑着解释道:“我们是正规注册公司,具有售卖资质,只是现在网络购物已经成熟了,老顾客都会自己下单购买了,不再需要到店里咨询了,店面还不如关了。”
在家就能卖到全球的正品商品确实方便了不少市民,但即便现在有《电商法》给消费者“撑腰”,记者还是要提醒广大消费者,一定要注意检查外包装表示,看标识内容是否齐全,是否在保质期内,购买后要保留小票或者记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