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病患者以及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或活动的人群,容易受到寒冷天气影响,需要特殊关注。”专家提醒,尤其是老年人体力渐衰和活动能力减弱,代谢功能降低,产热相对减少,体温调节功能差,以致在低温环境或接触寒冷后,很容易发生寒颤,因此在寒冷的季节,特别要警惕老年人身体失温的发生。
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典型的对寒冷天气较为敏感的疾病:低温刺激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栓形成,因此环境温度的骤变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冷空气可使鼻咽部的局部粘膜变得干燥,以致发生细小破裂,病毒、细菌容易乘虚而入,造成呼吸道疾病高发。气温骤降还可以诱发哮喘等疾病的加重。
当面对严寒天气,身体失温发生时,会出现哪些症状?如何防护?成人可能出现寒战、虚脱、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婴幼儿可能会出现皮肤发紫,冰冷等。如果发现存在这些信号中的任何一个,请及时测体温,若体温低于35℃,应当立即就医。
当不能马上获得医疗救治时,请按以下方法升高体温:使其进入温暖的房间或住所;及时脱掉潮湿的衣服;采取相关措施温暖身体的核心区域——胸部、颈部、头部和腹股沟;服用热饮料帮助提高体温,但不能服用含酒精的饮料,同时也不要给意识不清的人服用。情况缓解后,需尽快就医。
市民如何应对寒冷天气和气温骤降?专家提醒,市民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当寒潮来临气温骤降时应进一步加强保暖防护,同时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并提前储备足够的保暖物品和食物,尽量不要外出。寒冷期间,居民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寒潮天气或气温骤降时可采取这些防潮措施:
(1)当气温发生骤降时,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手、脸的保暖。
(2)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
(3)外出当心路滑跌倒。
(4)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病人、呼吸系统病人等慢性病患者应注意保暖,加强营养,适度锻炼,减少外出。
(5)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
(6)采用煤炉取暖的家庭要提防煤气中毒。
(7)大风天气,外出注意高空坠物。
(见习记者 陈令东 整理)
本文来源于上饶新闻网[www.sr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