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课堂就是第一战场。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的交流是最多的,也是最必要的,可以说最能反映一个老师教学质量的指标就是课堂气氛活跃度。所以,提高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课堂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将我的课堂总结为六字方针:诵读、鼓励、写作。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如果把课堂比喻为一棵树,那么这三块就是树的根、枝和叶。
诵读。文学气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不断地积累和学习的体现。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每个学生都会被要求诵读自己喜欢的文学片段,诵读后,每个学生都要谈谈他们自身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对这首诗词所体现的情感意境的解析,对这句名言的了解和背后的深意。在谈完理解后,可以进行全班同学的讨论,通过讨论进而加深对文字、文学的理解以及进行交流,博采百家之长,以补自身之短。培养对文学的兴趣,诵读是起航,也是最初的、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从中汲取两方面的营养:第一,学生在诵读的时候,可以加强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可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诵读是使学生了解作者深意的一个手段,在了解这层深意的同时,学生也可以慢慢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蕴含在文字的外衣里。第二,学生在诵读的一个大环境之下,慢慢培养自己诵读的习惯,好的诵读习惯养成,对这个学生的一生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一个好的习惯让学生逐步地提高自己,让自己更加完善。
鼓励。每个人都期待别人的认可。一句赞美,一句夸奖,一句wonderful,都会使你的学生异常开心。如果把课堂比作一辆不断向前前进的客车,那么我相信,鼓励一定就是这辆客车上的润滑剂。没有了鼓励的课堂,就像没有了彩虹的暴风雨,只有乏味和枯燥。所以,课堂里的第二块就是——鼓励。在同学诵读完他(她)所喜爱的文章后,讨论完毕,我会进行一个小总结,这个总结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对学生的鼓励和鼓舞。对那些说得特别好的同学,可以在点评中,带动全班给予他(她)以热烈的掌声,并可以给他(她)一些奖励,例如本子、笔等文具。在鼓励之下,引导学生慢慢喜欢、喜爱文学,确立一种对文学的热爱。通过鼓励,学生可以很快地发掘出自己的闪光点,自卑的同学在鼓励中慢慢走向自信,自信的同学在鼓励中慢慢找到方向,更加努力。当然,对那些有些自负的同学,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不鼓励,而是批评和建议让他(她)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慢慢改正。
写作。如果说诵读和鼓励是满汉全席前的小菜,那么写作一定就是那道受人瞩目的大菜了。在写作中,学生会慢慢学会将自己对生活、对朋友、对亲人的各种情感融入作品之中,当然,在写作时,他(她)们也会运用自己以前积累的那些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一系列手法使自己的文章不断完善。在写作时,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观看对方作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慢慢提高自身对文学的兴趣。那些写得好的同学作品会在课堂上诵读,然后又是鼓励,又是写作,三者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环环相扣,逐步使学生进步和成长。
本文来源于上饶新闻网[www.sr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