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学华 本报记者 郑大中 文/图
12月8日,“培轩杯”2018年全市中小学素质教育暨研学旅行成果展在上饶县第六中学举行,上饶县第六中学等9所学校获得研学旅行活动案例展示一等奖。2016年12月,国家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其后,江西省教育厅等11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全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自2017年以来,我市各地中小学结合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协调,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展示了我市学校素质教育的新气象。那么,大家是怎样看待研学旅行这一新方式的?
学生:让我们走出校门,开阔了视野
刚结束在中国“瓷都”景德镇研学旅行的上饶市第一中学学生林香同学对记者说:“研学旅行,让我们走出校门,开阔了视野,了解了‘瓷都’景德镇陶瓷文化。”
上饶中学刘华同学说:“老师带领我们走进中国最美乡村——婺源,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了解非遗文化。在婺源乡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研学旅行,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婺源深厚的耕读文化。”
教师:让孩子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
上饶中学初中部科创班的语文老师燕艳说:“将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计划,更符合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们可以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激发出自主学习的潜能。让学生转变观念,获得能力的提升,不能光靠课堂里的说教,还要让他们走出课堂去对社会有所体验和感悟。”
连续三届均担任上饶研学旅行成果展评委的江西省教研室主任杜侦说:“研学旅行是灵活的‘社会课堂’,是学校生活的真实延伸。研学旅行的意义在于集体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与同伴相处的机会,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团队观念和整体意识,孩子全方位的能力和智力都用起来,从中获取更多的社会知识,进而更加热爱生活和自己的祖国。在研学旅行中,老师应该倡导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
家长:让孩子获得课堂上学不到的课外知识
家长王花妃说:“日常工作忙,没时间带孩子出去走走。现在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我们当家长的当然举双手赞成。研学旅行,让孩子们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亲密接触,拓宽视野的同时,获得课堂上学不到的课外知识,是双赢的事。”
上饶市二中七年级学生温茶香的妈妈说:“我的孩子参加研学旅行回来,把旅行过程写成一篇题目为《感受怀玉山的美妙》的作文,写得有血有肉,内容充实。我看了很感动。”
专家:要精心设计活动方案,确保安全出行
上饶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江俊水说:“研学旅行要求走进社会,需要精心设计活动。学校组织的研学团,去哪、看什么都有讲究。研学团出发前,语文、自然、历史、科学等学科老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和研学内容,通过反复商量,精心设计好活动方案。尤其是要精心设计好学旅行的主题,制定出详细的日程线。”
上饶市教育局局长候小仙说:“外出研学旅行要充分考虑好安全问题。很多家长都担心研学旅行的安全,学校和老师要精心安排外出的安全措施。自2016年以来,我市各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安全措施都安排得很好,在研学活动之前,他们会制定一系列活动方案,包括路程安全、食品安全、参观过程中设施设备的危险性、体验活动秩序等,还会准备一些常用应急药品,以及备有随队的医护、安全保障人员等,让孩子们平平安安出行,赢得了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