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这为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和任务。党支部作为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阵地和平台。全面提升建成党支部的组织力,必须以“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为要素,才能担负好党章规定的职责,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进而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要以政治性为内在统领。基层党支部作为党的执政根基,政治性是其根本属性,政治功能是基本功能。组织力强不强,首先看政治功能发挥得好不好。过去一段时间,在少数地区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现象并不鲜见。此类现象之所以存在,根本原因就在于党支部长期缺乏正常而严肃的政治生活,或者在党的组织生活过程中不讲政治。因此,提升党支部组织力,不但要将政治建设摆在支部各项工作首位,更要以政治性为灵魂、为统领,着力解决基层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引导党员干部乃至群众在思想上、行动上和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要以时代性为发展方向。随着十九大的闭幕,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可有些基层党支部还停留在过去的老一套思路或方法,面对变化了的社会基本矛盾或新形势新问题,因循守旧、毫无章法。例如,在我市一些农村地区,过去因为大量青壮年外出、优秀人才外流,这使得农村党员队伍中缺合格党员、缺优秀人才、缺好带头人。但是随着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回到家乡寻找发展机遇。如果党支部不能敏锐地发现这一变化、紧跟这种趋势,仍然搞封闭式建设甚至搞内部小圈子,就不但会进一步加剧支部党员青黄不接、人才匮乏等问题,而且也无法凝聚和带动这些有活力的人。因此,基层党组织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群众需求、抓住现实问题、找准发展方向,进而凝聚各类优秀人才,始终成为引领基层发展、走在时代前列的战斗堡垒。
要以原则性为行动依据。古人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更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因此,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建设、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必须准确把握党内各种业务活动和事务活动的客观规律,遵循我党在长期党建工作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工作原则、制度和法规等。在《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中就明确了党支部的五大工作原则,概括来说就是:“指导思想不动摇、政治建设摆首位、群众路线是宗旨、民主集中激活力、政策落实见成效”。这些原则都必须贯彻到党支部工作的全过程中,作为支部乃至党员的行动依据。此外,党章、党规党纪和一系列支部组织生活制度等都是加强党支部建设的依据,要不折不扣地遵循。
要以战斗性为检验标准。当前,有些农村或社区,在面对各种基层矛盾的时候看不见党员的身影、听不到支部的声音,既给一些宗教或社会团体留下影响和争取群众的空间和机会,也不知不觉地弱化了支部的战斗力。要扭转上述不良现象,就必须以战斗性为检验支部组织力强弱的标准,采取有效的监督、考核、评价和奖惩等方法,促使党支部敢于直面矛盾、勇于解决难题。为此,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各类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对党员干部的工作测评考核标准,对党员工作情况及效果进行有效的核查与评价;二是上级组织和部门要加强对各级各类基层党组织的考核与评估;三是还要探索引入群众乃至专业评估机构对党建工作绩效进行评估的途径和方法。如此,才能不断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和战斗力,使支部成为激浊扬清的战斗堡垒,使每个党员都成为扶正祛邪的战斗员。
(作者系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本文来源于上饶新闻网[www.sr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