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朱正大 本报记者 陈建 文/图
发源于江西省与安徽省交界处的昌江,其水系支流贯穿整个鄱阳县古县渡镇,哺育着这里世代淳朴的人民。湖库林立、绿色遍布、丘陵迭起是当地独具特色的风景。
恩源村位于古县渡镇中心村委会,该村落基本上以红土高坡与水稻农田相间分布,大小湖库星点分布在丘陵之间,过去的红土丘陵基本上是未被农用开发的状态,常年覆盖着密布的杂草,看似没有利用价值的红土丘陵,却隐藏着巨大的产业价值和利用空间。
“到去年年底,光育苗项目就净赚了20多万元。”古县渡镇核桃育苗种植带头人占柴锋笑容满面地告诉鄱阳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占柴锋,一位普通的农民,他凭借着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辛勤劳作和团结一致的合伙经营理念,充分利用家乡处于丘陵地带,适合培育种植核桃种苗,走出了一条带头致富的新路子。
2008年,占柴锋从鄱阳农商银行高家岭支行(原鄱阳县联社高家岭信用社)贷款5万元用于经营锯木厂,但是由于创业经验不足与单体资金投入有限,锯木厂的经营并不顺利,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子弟,他并未放弃在家乡创业经营的理想,虽然在接下来几年,不断在沿海打拼,意识到在外务工并非长久之计,正遇上了国家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他毅然辞职回到了家乡恩源村,开始计划着他的第二次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资金和项目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占柴锋汲取了前一次的经验教训,创业面临资金及管理经验的巨大缺口,因此,此次创业他做了大量的前期项目调研准备,最终锁定了培育核桃种苗这个项目,一方面积极与核桃种苗需求方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公司提供技术及前期投资资金;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垦荒、培植、聘请工人管理等工作。但是,此次创业的培植基地位于红土丘陵,更需要新鲜的“活水”进行第一次整体灌溉,他再次向鄱阳农商银行提交了信贷资金需求的申请,古县渡支行在全面了解了他的这次创业思路计划后,认为主要资金及技术支持两大块由公司方全权负责,并且鉴于其过去5万元信用贷款都能做到每年定期还息,最终同意对其发放一笔8.8万元抵押贷款用于其核桃培育项目的启动资金。
占柴锋在得到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后,正式开始了其二次创业的历程。恩源村被红土丘陵环绕,首要工作就是要进行全面垦荒及第一批种苗种植培育。在他与合作公司通力合作后,2015年的春末,首批核桃育苗顺利落地生根,过去密布着齐腰深的杂草丘陵已由一行行翠绿挺拔的核桃种苗所覆盖,而他在整个夏天,连续不断地带着工人巡视树苗的生长情况。烈日当空,热浪来袭,他们一边为种苗松土除草,一边成吨成吨地将有机肥装车运上丘陵对种苗施肥,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在合作公司和鄱阳农商银行的帮助下,成功开垦培植了近1500亩核桃培植基地。核桃种苗培植项目也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他一直朝成品核桃种植基地的方向努力,目前,他通过雇佣本地种苗培植工人,成功带动50余名贫困户脱贫,到去年年底,去除各项经营成本开支,光培植核桃种苗一个项目就净赚20万元。他还承包养殖了200亩螃蟹,同样获得了不俗的收入。
创业项目成功的同时,占柴锋不忘在农忙时节打电话邀请鄱阳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前往种植培育基地实地查看成果。当客户经理询问他成功的经验时,他高兴地说:“我一方面是借助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则是借助农商银行支农惠农的贷款政策,还有合作公司的大力支持。当然,有了这些,还需要加上自身的汗水,才能创造出自己期盼的幸福生活。”说完哈哈一笑,笑声久久在核桃种植基地的上空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