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黄珠慧子 文/图
“干这一行就要好好干,干不好就学、多练。”今年42岁的胡细元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胡细元是一名普通的车间工人,在这一行已经干了20余年,现任鄱阳县中洲传动科技(江西)有限公司普车组组长,负责普车技术指导与工艺安排。2017年,他参加了市技能创新运动会普通车工竞赛,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被市总工会授予“银牌工匠”称号。
1995年3月,胡细元开始在江西景德镇国营三三四七厂学习普通车床,两年之后到景德镇国营三三四七铸造公司当学徒。“学徒是以农民工的身份学习,没有工资拿,那段时间过的挺艰苦,但我很喜欢这个工作,也很珍惜学习的机会。”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当时跟着一个老师傅,白天他就站在老师傅旁边仔细观察,学习老师傅的每一个动作,遇到不懂的就向老师傅请教,晚上回家还得捧着书本学习理论知识。
年仅20岁的胡细元,为了能够让自己尽快上手,他每天都穿梭在机床车间里,就连吃饭都想着如何提升自己的技艺,浑身上下有一股使不完的韧劲。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他勤奋好学,加上老师傅的耐心教导,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他终于拿到了技术从业资格证书,可以单独上机了。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胡细元开始了20年的车工生活。
1999年,胡细元离开江西,去了浙江东新密封有限公司工作,发展平台更大了,技术要求也更严了。为了提升自己的技艺,他经常去书店买些学习用书,回家就抱着书“啃”,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胡细元走到哪都是笑呵呵的,师傅长师傅短地叫着,工友们听着也开心,有什么疑难问题都愿意帮助他,这让他的加工技艺突飞猛进,在职期间曾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员工”。
在外漂泊始终不是胡细元所想,2011年,他回到了家乡鄱阳县的中洲传动科技(江西)有限公司工作至今。“我非常感谢家里人对我工作的支持,我每天早出晚归,几乎没有周末,说不定一个电话我就要去车间干活。”胡细元本想着离家近,能多抽些时间陪陪家人,哪知道经常要连夜赶工加班,有时候连觉都睡不好。2016年的一天,上了一天白班的胡细元还没吃上一口热饭菜,就接到领导电话,告知他公司要赶货,机床出现故障,无法工作。胡细元二话不说,和同事连夜加班更换维修,直到半夜两点才修好,等调试生产出合格优良的产品,才安心回家。
经过多年的磨炼,如今的胡细元已经是位名副其实的老师傅了。技术越好,责任越大,工友们有什么问题,都来找他帮忙解决。凭着一股韧劲,胡细元从小学徒干到老师傅,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当工人就要当一名好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