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建 汪珊兰
在朋友圈发个图,晒一下自己的美食、新衣服或是满意的自拍照,这些都是微信的基本功能。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认识或不认识,通过朋友圈,从朋友变成客户,最后变成合作伙伴,这就是“微创业”的崛起。随着微信和朋友圈“走红”,满屏的“微商”广告也入侵了人们的生活。微信朋友圈各种版本的创业致富故事开始流传:“坐在家里发发微信,寄快递,轻松就能月入上万元”。难道通过朋友圈“微创业”真有那么美吗?
“朋友圈”秒变“生意圈”
“友情销售实惠好用洗脸皂,欢迎各位朋友光顾转发!”饶城市民曹女士结婚生子后,便在家休息。如今孩子快两岁了,想找份工作,可是苦于没人照看孩子。踌躇之际,朋友圈里的一位朋友对她说,可以推荐她代理一种洗脸皂,通过微信就可以做生意。曹女士觉得,这样既解决了工作问题,也有时间照顾孩子,一举两得,便欣然同意。交了5000元代理费后,陈女士成为某品牌洗脸皂的代理,之后便开始在朋友圈疯狂地“刷屏”推销。
“原来的朋友圈主要是发一些孩子的照片和生活中的趣事,很多朋友都会互动。现在我的朋友圈除了护肤品广告再无其他东西,而且每天要发几十条。”面对朋友圈做生意的便利,曹女士倍感高兴。
如今,几乎每个人的微信朋友圈里都充斥着“微创业”、“招代理”等信息。“朋友圈”也“画风”大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生意圈”。在做行政工作的钟女士注意到不少好友在微信里做起了生意,有的卖服装、有的卖闲置电子产品,于是她也尝试着开了一个,卖自家自产的辣酱。没想到短短的3天时间就成交了十几单,这让她感到惊喜不已。她表示,“身边的朋友也会从我这里买东西,或者将其好友介绍给她。“做微商的好处,就是成本低。相比实体店,省了房租等费用,也不用投入大量资金去囤货。成本低了,就能把价格放低,让利给客户。”钟女士说。
质量和货款无明确保障
微商虽火,不过体验过后还是发现了不少硬伤。那就是“不是熟人卖的你不敢买。”
记者发现,相比传统的淘宝,微商虽通过微信付款,但并不具备资金托管功能。双方确认好收货发货方式、时间,订单金额后,买家就会通过微信红包或者转账的方式将货款发给卖方。也就是说,买家在微信上买下商品之后,有可能面临已付款而卖家不发货的情况。
“就是双方将价格商量好,买方选定付款方式和填写收货地址。”微信买家李女士说,“付款只能直接将款打给卖家,如果卖家不发货,或者货品发生质量问题,只能靠双方诚信度了。”李女士表示,购物流程简单,商品数量有限,价格较优惠,就是担心商品质量,或者卖家不发货这样的事情。
警惕演变成“微传销”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低门槛、轻成本、微创业”的商业模式,微商在为大众创业带来便捷的同时,衍生出许多争议。借助微信平台发展起来的“微传销”就是假借朋友圈行招摇撞骗之术。
据了解,发展代理商是微传销的主要手段,下家拿货之后返利,再去发展下家,有些渠道就演变成类似传销的模式。“就算不是真的传销,很多微商也是‘打擦边球’。”曾经做过几个月微商的王女士说,她当初成为某品牌护肤品的下线,进第一批货只需要2000元,等于拿到10套护肤品。“我身边的朋友挺多的,知道我做微商都很支持,所以第一批货卖的特别快。”刚起步就很顺利,让王女士倍感惊喜,等到她要进第二批货的时候,上线代理就要求她必须进2万元的货品。“因为刚开始很顺利,我就答应了,谁知道熟人都买的差不多了,最后剩了好多货卖不出去。”王女士告诉记者。
当传销披上了互联网的外衣,带来的是更具迷惑性的骗局和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而售后保障也成为微商用户的一大难题。微商无实名认证、信用担保,假货泛滥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变为“一锤子买卖”,不仅风险系数大,维权也极为困难。
虽然“微商”这种新型经济形态让部分人群赚得盆满钵满,也一度创造了就业岗位并让更多的普通人实现了创业的梦想。但刷朋友圈的同时,还需睁大双眼,不要陷入了“微陷阱”。
本文来源于上饶新闻网[www.sr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