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
我市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本报记者 徐芸
眼下,全国两会精神正化作我市各地真抓实干,以数字赋能传统产业,奋力迈出产业数字化坚实步伐,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的实际行动。
3月15日,在上饶经开区江西耐普矿机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大厅,技术人员向记者展示云平台上的矿山设备运行监测情况。据了解,这个投资1500万元的云平台实现了24小时随时随地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工况变化立即主动上报、专家级自动故障诊断定位等功能。
“我们公司在省工信厅和市工信局帮助和培训下,顺利搭建了这个云平台,使企业实现了从制造向‘智造+服务’转型。”江西耐普矿机有限公司总工办主任孟庆霞说,企业通过智能化平台不仅实现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还能协调协助上下游企业进行智能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
自企业实现系统上云后,该公司技术人员再也不用跑现场,可以远程实时在线监测,准确判断设备磨损的情况,既减少了用户的设备损耗,又为企业节省了人力、物力。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矿用设备及耐磨备件销售额同比增长43%。
走进江西百锐数控刀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台台数控机床正在对硬质合金刀具、圆棒等材料进行自动化加工。这是公司去年在工信部门帮助下推出的“上云”设备之一。随着公司业务量增加,如何有效梳理车间生产流程、追溯生产数据,以及有效管理车间作业人员,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上云之后,2022年企业业务量实现了15%的增长,生产管理人员反而减少了20%。
无独有偶,上饶经开区新能源智能化汽车综合试验场是目前国内技术先进、生态友好、管理智能的汽车综合试验场,提供各类汽车和摩托车产品的检验认证、技术开发、法规标准研究和质量鉴定等服务。在该试验场内,坐上正在进行无人驾驶测试的黑色越野车,车内主驾司机双手悬空,方向盘正自动旋转,右边的电子屏幕上十几个数据滚动记录。“后备箱内连接着测试机器,将车顶探头搜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测试工程师孙佳优告诉记者:“这个试验场有特种道路118条,一天至少可以容纳120台车同时测试。”
在上饶,5G、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一线,在数字经济赋能下,这些传统装备制造企业焕发出浓浓“科技感”。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我市以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制造业,推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产线、智能车间建设,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122家企业获评2022年度江西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列全省第二,其中,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方向16个,列设区市第一;增加4家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9家江西省制造业领航培育企业、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引导中材机械、金叶大铜等30余家企业实施了5G+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项目。
此外,为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我市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专题培训,引导500余家工业企业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诊断和对标贯标,对全市300余家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把脉问诊,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