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新闻网

-- 新闻:0793-8224621 --

数字报刊 微信公众号
首页> 新闻 > 上饶新闻 > 今日要闻 > 正文

上饶持续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2022-09-01 08:47:12  |  来 源:上饶日报  点击:
唤醒“沉睡的资源”
—— 我市持续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薛南 本报记者 陈绍鹏 见习记者 任晓莉

  近年来,我市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宅改”,通过“宅改”和乡村治理的有机结合,助力乡村新发展,涌现出横峰县姚家乡王家自然村、铅山县葛仙山镇长岭村欧家自然村、德兴市香屯街道江村、弋阳县龟峰镇宝石村夏家自然村等一系列“宅改”成功案例,取得显著成效。

  既有高颜值,更有深内涵

  在清秀隽永的山水之间,坐落着一个安静宁和的村落。它依山而居,傍水而生,重重似画,曲曲如屏。漫步其中,颇有些画里乡村、梦里老家的韵味,“村在绿中、路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这里就是横峰县姚家乡好客王家自然村。

  “以前村里有些老房子又破又旧,没有人住,长满了杂草,冷冷清清。”说到“宅改”,王家自然村村民王华话匣子关不住:“如今,脏乱差不见了,房前屋后干净了,村庄道路宽了,生产条件改善了,村民腰包也鼓了……”王家自然村焕然一新的缤纷演绎,是横峰县以“宅改”助推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横峰县姚家乡好客王家自然村作为我市第一批“宅改”的精品点,始终锚定以拆促建、以拆促管的原则,将“宅改”与乡村治理、城乡融合、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将“宅改”成果切切实实转化为群众看得到、摸得着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活起来的山山水水不仅让横峰人找到了撬起未来幸福的支点,也让横峰找到了乡村生态与经济振兴之间的转化通道。“如今村里的环境变美了,基础设施完善了,前来休闲娱乐的村民络绎不绝……”江西好客王家农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寒介绍。近年来,横峰县逐步开发集旅游休闲观光、农家特色小吃、文化艺术熏陶为一体的特色旅游风景线。在莲荷乡夏阳自然村、龙门畈乡李家自然村等村庄,一幅幅“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景象呈现在村民面前,农村变美了,农民也富了。

  “宅基地不是祖业,是集体资产”“一户只能一宅,建新必须拆旧”……从“要我改”到“我要改”,涂写在墙上的一条条宣传标语,在全市广大农村深入人心。

  既促产业兴,更带农民富

  漫步德兴市香屯街道江村,但见各色小洋楼错落有致。记者采访时,正值周末,在村中的大榕树下,孩子正在欢乐地玩耍,农妇们惬意地唠着家常。村内游人如织。村民告诉记者,原来村里猪牛栏、危旧房等建筑杂乱无章,杂草丛生,“宅改”后,这些老旧房都悉数拆除,新修了村内道路,栽种了绿化苗木,安装了路灯。

  在加强农村宅基地改革制度试点工作中,我市各地注重整体联动,以整合和盘活腾退的宅基地为重点,采取“宅基地管理+”工作模式,把宅基地管理与规范建房、脱贫攻坚、土地增减挂、秀美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创新宅基地有偿使用、流转、退出办法及有偿使用费收取等机制,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注重资源整合,形成集聚效应,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企业在农村生根落地,实现村企联建,增加村民就业岗位,提高村民收入。香屯街道汪家村江村村委会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思路,通过组建村民理事会,充分发挥老娘舅服务队人头熟、乡音亲等特点,稳步推进“宅改”工作。与此同时,江村依托良好的村居环境、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等,乘“宅改”东风,大力建设秀美乡村,鼓励村民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一子落,满盘活!以宅基地“三权分置”为主的一系列农村改革有效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江村成功走出一条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科学发展之路。通过“党建+秀美乡村”、“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先进模式,借力“旅游+”,串起“增收链”,建立了丰园苗木农业合作社,培训一批村(居)农户,解决一批农民就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整体提升农民幸福指数。据了解,包括茶场租金、丰园苗木山场租金及茶叶分红、粮食直补及公益林补偿,江村年集体经济能够达到20余万元。

  既盘活土地,又促农村发展

  “我们居住的环境不比城里差,现在村里越来越热闹了,大家白天在家门口上班,晚上回来在附近乘凉、聊天,广场上有各类健身器材……”说起“宅改”对居住环境带来的改变,弋阳县龟峰镇宝石村夏家自然村村民们都拍手称赞。

  在推进“宅改”过程中,我市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和有偿使用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地票”制度,最大限度地盘活了沉睡的土地资源;抓住“宅改”的契机,因地制宜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采取土地整理、复垦、复绿等方式,开展乡村闲置宅基地的整治,依法依规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为农民建房、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土地等要素保障;创新盘活利用机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释放出农村土地价值,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同时,各地积极发挥村民理事会在“宅改”工作中的协调和监督作用,全面开展农村闲置和“批而未建”宅基地专项清理,合理规划使用闲置宅基地,并盘活了一大批闲置资源和存量宅基地,大力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实实在在的成效给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