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刘健、李兴文、郭强、高皓亮
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时刻。
2017年2月,井冈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江西于都,晨曦微露。
江西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烈士后代孙观发介绍家中情况(2019年5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潭头是赣南老区一个典型的红军村,也曾是贫困村,村民在顺口溜里这样描述:“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全村原有贫困户109户,孙观发是其中之一。
“去年家里收入18万多元!”孙观发说。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江西考察,来到潭头村察看村容村貌。他深情地说,我这次来江西,是来看望苏区的父老乡亲,看看乡亲们的生活有没有改善,老区能不能如期脱贫摘帽。
90多年前,大革命失败,一大批共产党人从四面八方会集江西,谱写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开始长征等波澜壮阔的长歌史诗。
这是一片承载着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土地——
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一新生的红色政权在宪法大纲中明确“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
“就是为了改变穷苦人民命运。”讲解员黄露芬说。
这是一片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牺牲的土地——
跨越时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赓续绵延。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如今,一座座新村、一个个产业基地上,又刷上新的标语。
一边是66栋鳞次栉比、白墙黛瓦的客家小楼,一边是7栋低矮破旧、留作记忆的危旧土坯房……瑞金市叶坪乡华屋自然村,站在后山苍翠挺拔的青松下俯瞰,新旧对比穿越时空。
青松依旧在,不见儿郎归。17位华氏子弟壮烈牺牲在长征途中,他们亲手植下的松树被后人们命名为“信念树”。如今,华屋早已旧貌换新颜。
2017年2月,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神山村,昔日井冈山最偏远的贫困村之一,如今变身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村开起了20多家农家乐,80%的村民参与乡村旅游,人均年收入从不足3000元到超过2万元。
这是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的“笑脸墙”(4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浩波 摄
2020年4月,随着最后7个贫困县退出,江西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346万人减至9.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9.21%降至0.27%。
1934年,她的丈夫王金长踏上漫漫长征路。“我至多离开三五年,你照顾好家里人,一定要等我回来。”临别一言,让段桂秀痴等一生。
不朽的精神 不变的作风
大家至今仍在念叨他的好:
2018年9月,贫困户廖满秀生病住院,胡光鹏车接车送,在医院照顾她直至出院……
宁都是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集结地、指挥中心、主战场之一,这里的土地浸染着烈士的鲜血。
吴应谱、樊贞子夫妇,修水县扶贫干部,2018年12月在下乡扶贫途中车辆失控坠河,生命定格在28岁和23岁;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共有40位扶贫干部倒在扶贫一线,成为脱贫战场上一座座精神丰碑。
兴国县长冈乡长冈村村民曹承凤家,80多年前盖的土坯房、改革开放初期建的两层青砖小楼、几年前新修的三层半小楼呈“品”字状矗立在一起。
老屋装着苏区干部好作风,新房见证老区百姓好日子。
在江西各地,1.22万名驻村第一书记、3.97万名驻村工作队员、30.2万名结对干部倾心帮扶,不获全胜不收兵。
40岁出头的他是吉安市永新县龙门镇黄岗村第一书记。2017年,任期届满,但考虑到村庄尚未脱贫,他选择留任。在他的带领下,黄岗村顺利脱贫。
在吉安,先后有163位第一书记主动留任。
于都河畔,长征渡口。
这是位于江西于都县的长征渡口(2019年5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90多年后,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共产党人与百姓同心战贫。从罗霄山区到鄱湖之滨,一个个产业基地、一个个扶贫车间,老区群众用勤劳和智慧谱写出催人奋进的脱贫赞歌。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社区广场上的9个大字是他们新生活的最好注脚。
穿过簇新的门楼,来到宁都县小布镇大土楼新村,墙上的一张大幅拼版照片引人注目:左边土楼泥墙裸露,逼仄狭窄;右边新楼窗明几净,静谧祥和。
土楼村里无土楼,是赣南山乡巨变的缩影。
8年前,赣南老区约300万农村居民住在危旧土坯房中,近300万人喝不上干净水,很多村不通公路……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42个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江西省委省政府把老区群众面临的住房难、喝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等民生痛点,作为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来抓。
改善民生赢得民心,百姓以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党的感激。
这是江西省兴国县铭恩新村景色(2019年1月24日摄)。 新华社发(张昌祯 摄)
有人提议,就叫“铭恩新村”,我们世世代代都在这居住,要世世代代记住党的恩情,乡亲们一致赞成。如今,“铭恩新村”4个大字镌刻在村头的大石头上。
2017年,美国学者罗伯特·库恩来到江西井冈山,寻访一项首创发明:根据贫困程度深浅,将贫困户标注为红卡户和蓝卡户,有针对性开展帮扶。在纪录片《中国面临的挑战》中,他以这个故事向世界讲述了中国精准扶贫的探索。
2019年11月,来自6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政党代表齐聚南昌,参加由中联部和江西省委共同举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的实践”专题宣介会,从红土地今昔巨变中感受一个政党的初心和使命。
“一亩脐橙1万块,脱贫致富来得快。”如今的赣南,标准化的脐橙果园达91.6万亩,带动10.5万户贫困户增收。
4月的井冈山,杜鹃花分外红艳。
那抹红,温暖百姓心头,照亮小康征程。
江西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烈士后代孙观发和家人在家门前合影(2019年5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村民在打糍粑(1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本文来源于上饶新闻网[www.sr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