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驰汽车总装车间
本报记者 蔡文逸 文/图
最近,老张很忙。老张全名张勇,是上饶经开区企业爱驰汽车的信息自动化高级经理。自爱驰汽车超级智慧工厂全线贯通后,老张及所在团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按计划落实“数字化虚拟工厂”40多个子系统的蓝图设计。
这些设计将铺就出怎样的蓝图?实体工厂的每一环,数字工厂都能掌握;车辆生产的每一步,客户手机都能查到……老张兴奋道:“新‘智’造来了!”什么是新“智”造,新“智”造能带来什么?近日,怀着满腔疑惑,记者来到爱驰汽车一探究竟。
一见面,老张就迫不及待地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向记者演示起来。界面初始,是爱驰汽车实体工厂的俯瞰图,随着鼠标推进,画面越来越立体,还有不断滚动着的数据。任意点击一处厂房,生产车间的3D模拟动画随即显现:实体工厂里的所有生产线一目了然,生产的每一辆汽车都有专属ID,随时可以查看生产状态、所需物料等信息。甚至连每一个机器人都有编号,出现故障会提示故障原因、修理建议,并推送到车间中控室和值班人员的手机上,同时自动链接维修备件。
以工业4.0标准,爱驰汽车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打造“数字双胞胎”工厂,同步建设实体工厂和数字工厂。“核心就是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贯通。”一旁的爱驰汽车运营总监吴俊告诉记者,传统汽车工厂最大的困局就是车间内信息不流通,车企各部门之间信息不流通,车企和客户信息不流通。如何提升质量信息传递效率,促进精益质量管理?爱驰汽车将智能制造涵盖研发、生产和市场整个运营价值链。在大数据的部署、分析及运用下,实现产品数据、订单数据、生产数据、质量数据、运营数据的贯通,体现出新“智”造的一致性、时效性和共享性,从而增强客户体验,提高决策效率。
实时变化的生产数据怎样事无巨细地传输到数字工厂里?制造过程中人、机器、物料、环境等因素怎样进行智能管控?面对记者的疑问,老张提出带我去车间转转。
走进焊装车间,没有印象中工人忙碌穿梭的场景,反而显得有点“冷冷清清”。402个机器人取代了工人上手作业,3条空中搬运线取代了地面拥挤运输,一个个操作屏取代了嘈杂的对讲机,这里将重活、累活交给了机器人,将精细活、新工艺也交给了机器人,实现了焊装车间自动化率95%。“智能化的前提是自动化。”吴俊一语中的。
在四门装配线,爱驰采用了自主研发的视觉引导系统,实现自动化率100%。机器人抓手可以通过可视系统自动校正匹配,不仅一改传统10多名工人耗时3分钟仅完成初装的低效率,还能自动检测工差,提高工艺准确度。据了解,爱驰汽车油漆、冲压车间自动化率100%,焊装车间自动化率95%,实现了主线自动化率100%和喷胶、喷漆工艺全自动化。
让生产线变“聪明”起来的不只有机器人,还有“黑科技”。记者一直在疑惑,不用摄像头怎么监测车辆生产运行,即使有了摄像头又怎么可以完全不需要人工进行数据上传?车身跟踪系统就是答案。“我们车间有40多个RFID(射频识别),也可以叫车身读写站。”焊装车间值班经理孔文增告诉记者,这些车身读写站构成了车身跟踪系统,每一辆待生产的汽车经过车身读写站后,所有的生产数据都会自动录入车辆的专属ID里,并上传至数字工厂。
“我们的工厂相当于一个透明的工厂。”老张告诉记者,“数字化虚拟工厂”将于6月30日试运行,9月30日建成交付。
谈及为何要花费如此多的资金和精力打造“数字双胞胎”工厂时,吴俊坚定道:“可以说,我们不做数字工厂,实体工厂照样能生产出车。但是我们提出的理念就是要打造拥有工业4.0时代的数字化智能制造能力,以用户为核心建立一套智能汽车生态圈,这就要求我们探索出一条新的‘智’造模式。”
记者手记
穿梭在爱驰汽车超级智慧工厂,所见是高效、透明、精益、智能的生产体系,与爱驰员工聊天,所闻是贯通研发、制造、市场的智能制造理念——这是一座人性化的工厂。
这不禁让记者思考:在一个个整车企业落户的今天,在着力打造“江西汽车城”的今天,上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有人说,制造业的未来在智慧工厂。如今,在上饶,一个瞄准汽车智能化,结合大数据产业,以工业4.0标准建设的智慧工厂雏形已渐渐显现。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上饶智慧工厂的出现,更有理由相信:来了,上饶新“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