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街道抓住加快建设环卫处理设施环节,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切实做到“四有”,即街道有垃圾清运车、村(居)有大型垃圾池、村(居)组有“一铲、一钳、一斗、一帚”、居民门前有垃圾桶。目前,街道已建立大型垃圾收集池23个、大型垃圾屋5个、小型垃圾池106个,购买大型垃圾(桶)箱600多个、小型垃圾桶3800多个、垃圾清运船2艘、垃圾电动车61辆。
该街道抓住配齐环卫工作队伍环节,成立了文成环卫站,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和办公场所,并指派一名工作责任心强、文化素质较高、敢讲敢碰硬的工作人员为卫生监督员,对街道所有村居进行不定期监督。街道共聘用了61名保洁员,建立保洁员档案——对各路段、各保洁点进行清扫,工资按路段的工作量而定,800元/月—2000元/月不等,提高保洁员工作积极性。保洁员每天两次按时清运垃圾至各村(居)垃圾收集池,街道清运公司每天按时将垃圾收集池的垃圾统一外运到县垃圾压缩处理中心,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不过夜,形成了“组清扫、村(居)集中、街道外运”的垃圾处理模式。
该街道抓住健全经费保障制度环节,按照“县乡奖补、街道村(居)共担、村(居)交费”的经费保障机制,将各村(居)卫生保洁费收缴工作纳入村(居)规民约中,各理事会向群众收取一定量的卫生保洁费,卫生费收取率达80%以上,并经常组织村(居)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集中清理各村(居)里弄小巷、沟渠、河道、山塘水库、农户房前屋后和卫生死角的陈年垃圾,彻底消除各村内的卫生“死角”。目前,街道范围的陈年垃圾已基本清理完毕。
(张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