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甲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是个典型的山村,1400余人口,而常住人口只有300人左右,贫困户却有105户327人。刚开始,陈立忠担心自己难以胜任,怕辜负组织和群众的信任与期望。但是,检察官出身的陈立忠,无私无畏,敢于担当。“虽然第一书记不是啥官,但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既然组织信任我,我一定努力做好工作。”陈立忠当即搬进了远离城市的大山,买来锅碗瓢盆,吃住都在村里,俨然把太甲村当成自己的家,把贫困户当作自己的亲人。
陈立忠驻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了解情况。贫困户吕正江、黄平怀、林增飞需要办理小额贷款,陈立忠多次到农商行协商;黄平海的孙子、刘甲忠的儿子、李益芳的孙女、孤儿罗毛燕等因不在本地就读,没有享受到教育扶贫政策,陈立忠多次与他们学校协商,解决教育扶贫问题;曾命法要照看家里的孙子,没有提前与用人单位申请解除劳动合同,拿不到工资,陈立忠积极与用人单位协商,最终得到用人单位的理解和支持,给其全额发放了工资。五保户范乃水租住在横街江口,因年老病重又无人照顾,陈立忠与民政部门协商,将老人送到南山乡敬老院,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罗时丰年老多病、行动不便,陈立忠每次路过他家时,都要进去看看他,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并帮忙打扫卫生。
陈立忠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放在心上,记在本子里,及时向帮扶单位汇报,争取支持;与电信部门协商,投资100多万元在太甲山上建起了信号接收站,解决群众通讯难;与民政部门协商,争取到10万元资金,在村里建起来“五保户之家”;与财政部门、交通部门、扶贫和移民办等部门联系,先后争取资金100余万元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像这样的好事实事,陈立忠乐此不疲,村里的老老少少都知道有一位“陈书记”。
如今,在他和帮扶单位的帮助,太甲村的村容村貌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条条水泥路通向各个村小组,一个个新农村建设点旧貌换新颜,一盏盏新装的路灯照亮了弯弯曲曲的村路。
(陈新平)
本文来源于上饶新闻网[www.sr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