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黄珠慧子 文/图
“电焊苦,电焊难,浑身是烫伤,工作衣上全是眼。”这是俞水金平日最真实的工作写照。他从接触电焊以来始终坚守一个信念: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确保零差错;对自己严格要求,虚心学习;对社会真诚奉献、不计名利。正是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他渐渐成长为这个行业的专家。2017年,他参加上饶市首届技能创新运动会焊工比赛,获得第二名,被市总工会评为“银牌工匠”,并授予奖章。
1974年,俞水金出生于德兴市一个小村庄,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因为他的到来更是窘迫,但父母对他疼爱有加,他想做什么,父母都会支持他。“小时候看见别人拿着焊接枪,火花四溅,觉得特别好玩。”俞水金介绍,19岁时,他父亲帮他找了个焊工师傅,让他跟着焊工师傅学习焊工手艺。“刚开始,师傅讲焊接专业术语时,我完全不懂。那时候也没有什么书看,但是一门心思都想把技术学好学精,所以每一次都把师傅说过的术语记在本子上,回家一个个背。”说话间,记者注意到,俞水金的手上有大小新旧疤痕10多处。他笑称:“我的技术就是这样被‘烫’出来的,怕累怕苦做不了电焊工。”俞水金告诉记者,他的腿上也都是被烫的疤痕,还有焊接时产生的烟尘经常呛得他咳嗽,眼睛也会被火花晃的又红又肿、眼泪直流。
1998年,俞水金从富家坞铜矿下岗。他到无锡、广州等地一边赚钱一边学习技术,这一走就是10年。冬天,他要爬上十几米高的厂棚上干活,风吹在脸上像针扎,手冻得连焊把都握不住;夏天,他得穿上厚厚的防护服,烈日一晒,身上汗如雨下。脚踏实地地工作,锲而不舍地打磨自己,让他从一名新手焊工成长为一名资深焊工。2008年,他决定带着自己在外所学的技术回家乡德兴创业。
俞水金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入德兴市机械设备行业协会。“我在这里认识了许多同行业的精英,平时可以和他们互相交流沟通。”俞水金告诉记者,除了向他人取经,自己也一直坚持学习,并做到勤问、勤看、勤学、勤动脑,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他还善于在焊接过程中找不足,并立项攻关,利用焊接方法成功解决了在一单和二单一步焊接个别打压漏气的问题,保证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交检合格率达到100﹪。
如今,俞水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了一个团队,哪里有活干,他们就去哪里。很多人都说,俞水金为人诚实,人品端正,从不因为自己技高而凌人,平时还会将自己多年来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分享给他们。在共同施工生产时,俞水金总是积极主动地承担重、难、险的施工任务。“我喜欢这行,干起活来也有劲。”俞水金把自己喜欢的工作变成了事业,虽然辛苦,但也乐在其中。
劳模美 劳动美 工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