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坤明 摄





在赣浙皖三省交界的苍茫深处,大茅山静卧如一部缓缓展开的千年长卷。山是风骨,水是血脉,林是衣冠,而贯穿其中的,是一曲炽热的红色恋歌与一首清澈的山水清音。秋冬之际,这片土地仿佛被点燃——漫山的红,不仅是枫叶与水杉的绚烂,更是一种深植于大地的革命精神底色,与蜿蜒的公路、静谧的河岸、挺拔的山峰共同吟唱着一首关于记忆、生命与美的永恒诗篇。
本报记者 吴淑兰 文/图
◆红色恋歌:刻进山河的精神印记
大茅山的文化底色,是由革命先烈的鲜血与信仰所染就的。步入梧风洞,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脉络上。那座掩映于翠竹间的六角凉亭,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文化的灯塔,照亮着一段不容忘却的过往。
亭内的烈士纪念碑,是这片土地最沉重的书签,标记着土地革命时期最为悲壮的一页。当粟裕、刘英率领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此浴血坚守,当三百余名伤病员在此献出生命,大茅山便不再仅仅是地理的存在,它融入了方志敏所倡导的“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精神基因,成为闽浙赣皖革命文化谱系中一个鲜活而沉重的坐标。
如今,这段历史已沉淀为一种强大的文化感召力。每年,无数人前来这里,并非单纯地游览,而是进行一场文化的寻根与精神的洗礼。这片山水因此有了温度,每一块石头都在诉说,每一缕风都在传唱那不曾远去的信仰。
红色,成为大茅山最深沉的文化底色,如同一首永不终结的恋歌,在这片山水间世代传唱。
◆青绿诗行:农垦岁月的生命交响
如果说红色是这片土地的魂魄,那么青绿,便是它坚韧的血肉,书写着另一段动人的史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群怀揣理想的垦殖队员来到这片荒山野岭。他们伐木垦地、筑路引水,将青春与汗水浇灌在这片期待新生的土地上。当年种下的水杉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的巨人,挺立在逍遥路旁,如同大地的卫士,守护着这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
秋冬时节,水杉林展现出最壮美的姿态。从浅红到深绯,从金黄到赭色,层层叠叠,如火焰般燃烧,如霞光般绚烂。“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这变幻的色彩不仅是自然的奇迹,更是奋斗的见证。每一棵树都像一颗燃烧的心脏,在风中跳动着生命的旋律;整片林子犹如一幅巨型油画,以天地为画布,描绘着“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
这些挺拔的水杉,是进入梧风洞的标志,更是大茅山农垦记忆的活化石。它们见证了一代人的青春与梦想,将那段激情岁月凝固成永恒的风景。
◆山水清音: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奏
大茅山的美,不止于色,更在于音——那是自然与人文共同谱写的清音。
漫步逍遥路,仿佛步入一个声色俱全的仙境。秋风拂过彩林,发出沙沙细语,如大自然在轻声诉说;步道桥下,溪水潺潺,倒映着五彩山峦,演绎着光与影的变奏;远处,群山连绵,层林尽染,云雾缭绕的山峰若隐若现,为这幅秋日长卷增添了无限诗意。
而藏于深山之处的仙女潭,则是这山水清音中最灵动的乐章。潭如其名,带着仙气与传说。泉水从石缝中涌出,汇成一泓碧玉,清澈见底,静若幽思。周围的岩石被流水抚摸得温润如玉,青苔为它们穿上了绒袍。坐在潭边,能听见山的心跳,感受水的呼吸。这里的静谧,与红色历史的壮烈、农垦岁月的火热,形成一种深邃的张力,展现出大山性格中寄情山水的温柔一面。
笔架山势如奔马,展现着大山的雄浑;观音瀑声若鸣弦,演奏着流水的韵律;浩瀚云海似梦境,演绎着天空的诗意;晨曦日出暖人间,描绘着光明的温度。在这里,每一种自然之形,都有其文化之韵;每一处风景,都在参与一场永不落幕的山水清音会。
◆文旅和鸣:传统与当代的对话
今天的大茅山,并未沉睡于历史的光荣与自然的馈赠之中。它正以文化为弦,旅游为指,弹奏着一曲传统与当代的和谐乐章。
与上饶美术馆共建的“艺术疗愈基地”,让红色与农垦题材的艺术作品走出封闭的展厅,在林间水畔自由呼吸。一幅幅描绘革命历史的画作倚着古树陈列,一件件反映农垦岁月的雕塑临水而立,书画与山水对话,历史与艺术交融,文化的感染力在自然中得到升华。
“重走红军路”的沉浸体验,让来访者沿着先烈的足迹,在青山绿水间感受历史的重量;“农垦生活营”的互动参与,让年轻一代体验拓荒的艰辛,理解奋斗的价值。这些创新实践,不是简单地复制过去,而是让今天的脚步与昨天的足迹重叠,让文化在体验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
大茅山正以其卓绝的探索证明:最好的文化保护,不是将其封存在博物馆里,而是让其融入时代脉搏,在每一个来访者的心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恋歌未央,清音长流
大茅山,从来不只是一座山。它是一首写不完的红色恋歌,恋的是这片土地上不曾褪色的信仰与忠诚;它是一曲听不尽的山水清音,清的是自然的本真与文化的回响。
在这里,红与绿,不是颜色的对比,而是精神的共生——红是信仰的底色,绿是生命的延续;山与水,不是静止的风景,而是流动的文明——山是风骨的象征,水是血脉的流淌。
当夕阳为笔架山镀上金边,当马溪水在月光下泛起银波,大茅山在星辉中静静呼吸。它见证了烽火岁月,守护着和平年代,如今正以最诗意的姿态,等待每一个懂得倾听它故事的人。
这,就是大茅山——用红色信仰铸就风骨,用绿色传奇书写诗篇,在时光的长河里,永远明亮,永远年轻。它的恋歌未央,清音长流,在每一个季节里,向世界诉说着生命的绚烂与文化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