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稳生
据《婺源县地名志》记载:新岭古道是在紫阳镇高砂村北部,黄荆尖东侧,长4华里,宽1.5米,青石砌成,清道光(1821—1850)间修筑,为思口大坑村—紫阳镇湖坑村坞头,原为黄土路,后用青石板铺筑为新岭。岭头黄荆类为高砂、思口与武口茶场之界山,以丛生黄荆得名,面积约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507.4米,植被有乔木和灌木丛,上有洞亭,亭上石匾有字“如心亭”。
夏末秋初,我研究会一行四人前往湖坑村坞头,开始登山。说实在话,坞头那段路真是不好走,杂草丛生,几乎掩蔽了原路,还有浅浅的流水。第一环节,走了错道,无路后返回再找上山的路,耽误了点时间。由于本人事前探过路,有点记性,很快步入正道行走,路也平稳干净了些,没有了茅草灌木丛,直达山顶方向。
走了一段山中弯弯绕绕的土路,有溪涧,有小石桥,路旁的石块,还有茂密的林木。走过一个山梁,又到了另外一座山底下,路况越来越好,青石板路完好,够宽,崎岖向上逐步抬高,脚下越来越吃劲,全身湿透。小俞和小滕年轻点,走到了前面,我在后面,原因是要拍照片,取点资料,好不容易走一趟,很是辛苦。
古道不是很难走,一步一阶,脚步也稳健,就是树叶太多,青石阶上都是,不时有烂树枝横在道上。不多久就看到了一座没有了屋顶的石亭子,四周都是石块垒成的,亭边一株树木都很粗了,石亭年数久远,恐是没人维修之故顶棚才倒塌的。
此洞亭两面都有石额,上写“如心亭”,“如心亭”左右都有刻字,左边刻记:“知婺源县事 安宜张振鋆重造”,右边刻:“光绪壬寅年春月立”。查民国《婺源县志》卷十三·县职,载:“张振鋆,字筱珊,江苏扬州,恩贡生,二十七年任,有苛征病,民事后在任病故。”“安宜”二字我查了很久,起先我以为是一个光绪年知县的名字,但是怎么查都没有这个知县的名字,后来,我把石刻不怎么清楚的字与县志对比,查到了光绪二十七年婺源知县张振鋆,把他的籍贯一查,原来他是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下辖安宜镇人。这就对了,安宜就是张知县老家,石额上精确到了他的老家镇一级。
拍完照,大家停留了一下,想找找还有什么古迹石碑之类,听说有的,却没有发现,只得返回。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感觉返程下山还是要快些,我将相机放入包里,一路从山道往下走,轻松下阵。可能是昨晚下过雨,因石阶滑,同行中有人摔了两跤。好在没大碍,安全返回,结束了一次有意义的古道探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