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淑兰 文/图
婺源篁岭的深秋,几缕炊烟从檐角袅袅升起,淡得像化在晨光里的纱,带着柴火温吞的香气,缓缓漫过凝霜的马头墙,为清冷的秋晨添上一笔柔软的暖意。村口那棵老柿树,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素白。
那棵柿树,无疑是秋日篁岭最动人的身影。虬枝劲骨安静地伸向天空,每一根枝梢都缀满沉甸甸的果实。霜凝在柿子上,像为红灯笼蒙了一层半透的轻绡。风来时,枝影轻摇,带霜的果实微微相碰,仿佛在低语着属于秋天的秘密。
往村里走,秋意愈发浓郁。晒秋的竹匾里早已铺开斑斓的色彩:一串串辣椒染霜如裹冰衣,金黄的玉米粒间凝结着细碎的银光,像是把月光也收进了穗中。白墙黛瓦的民居静静伫立,黄叶飘落于青石板上,霜痕点染,让每一片叶子都成了一页被秋露浸透的信笺。
日头渐高时,柿子上的霜露渐消,果色愈发鲜润明亮;山间的雾霭散尽,乌桕绯红、枫叶金黄、松柏苍翠,层层叠叠映着徽派的素净民居。
原来,篁岭的霜降从来不是秋天的句点,而是为这一季的丰饶落下一枚温柔的印记。霜落之后,柿子更甜,秋色愈沉,古村的轮廓愈发清晰。风里满载着岁月的静好,既是丰收的余韵,也是冬来之前,最从容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