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新闻网


上饶视听网

上饶新闻APP 上饶日报
抖音
上饶发布 数字报刊 大美上饶
首页 > 正文

广袤乡野擘画好“丰”景

2025-10-11 01:16:02  |  来 源:上饶日报  点击:

金黄稻浪翻滚,农机轰鸣不息。

从鄱湖之滨到信江河畔,从城市郊区到山野乡村,田畴沃野一片丰收景象……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擘画的宏伟蓝图,上饶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正将殷殷嘱托转化为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在这里,古老的农耕文明与现代科技、现代治理理念深度交融,共同奏响了一曲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旋律的乡村振兴协奏曲。


视角1:固本:筑牢农业现代化压舱石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市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2024年,全市粮食产量达65.8亿斤,连续12年稳定在65亿斤左右;油料产量15.81万吨。2025年,全市早稻产量达19.5亿斤、增加1.26亿斤,中晚稻陆续进入收割期,预计全年粮食生产将再获丰收。

“菜篮子”产品供给充分。2024年,蔬菜产量达205.15万吨,水果产量19.5万吨,肉类产量29.87万吨,水产品产量60.04万吨。

装备技术支撑稳固。近年来,全市新增高标准农田86.81万亩,改造提升21.18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96.6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5.6%。2024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农机总动力达380.03万千瓦,年均增长3%以上。

为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我市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2025年,省财政已下达我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6.2289亿元、目标价格补贴(稻谷)2.2713亿元、产粮产油大县奖励资金3.1523亿元、农机购置补贴1520.883万元,各项补贴资金累计达到11.8亿元。


视角2:提质:绘就高效农业新图景

近年来,我市聚焦绿色食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以生态化种养、数智化提升、最优化联农带农为着力点,推动食品产业追“新”逐“质”,实现产品增“绿”、产业增“智”、产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我市营业收入超10亿元,“链主”企业8家,规模以上绿色食品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24家,全市绿色食品产业新型工业化基地(园区)达到7个。

我市坚持以肉制品加工、水产品加工、森林食品加工、谷物加工、休闲食品、预制菜、地方特色食品等7条产业链为主攻方向,持续做深加工,推动加工端数智化提升。在肉制品加工产业链方面,围绕生猪、牛羊、鸡鸭等肉禽资源,构建上游养殖环节、中游屠宰加工环节、下游消费流通环节,稳步提升肉制品加工产业水平。江西东海食品有限公司建成全国第一条标准化淡水鱼糜及深加工生产线,推动水产品由简单加工逐步转型精深加工。在谷物加工产业链方面,依托鄱阳湖平原等粮食主产区,培育了万年贡米、鄱阳湖大米为代表的优质稻米,围绕“一粒大米”,开发米糠油、米粉、干燥剂等10大种类千余款产品,形成“制种—种植—加工”全产业链。

同时,我市积极推动食品加工企业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广丰区,围绕“一个柚子”开发出了柚子汁、柚香糖、柚子精油等60多款高附加值产品。江西日远生产的“杨枝甘露”“柚美时光”等马家柚饮品成为盒马鲜生的“爆品”,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成为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柚类深加工基地。江西(余干)净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肉类、鱼类等预制菜畅销上海、北京等20多个省、市,年销售收入达2.6亿元。

铅山县农业支柱产业红芽芋突破鲜销局限,走出了一条多元发展之路,因其口感细腻,成为制作红芽芋米糕、芋圆、奶茶等产品的优质原料。目前,该县红芽芋种植面积稳定在10.2万亩,年产值超10亿元,带动3万余人就业增收。

品牌销售多元拓展。我市注重品牌建设,打响“上上优选·饶有风味”品牌宣传,全市累计创评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及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832个,其中44个品牌入选“赣鄱正品”。主动对接阿里、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深化对接华润、山姆、盒马等知名商超,累计建成绿色直采基地12个,639款优质农产品进驻高端商超、餐饮及登上圳品榜单。

农文旅融合业态蓬勃兴起。我市积极培育“乡村+”新业态,农旅融合产业年接待游客达2970万人次,实现营收108亿元;发展乡村民宿2867家,促进农民增收1.9亿元。这种“乡村+”多业态融合发展趋势,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视角3:向新:锻造高附加值产业硬实力

我市坚持用工业化理念重塑农业产业体系,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双百行动”,健全“龙头培育、接二连三、产销对接、持续增收”机制。

特色布局逐步形成。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个,创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6个,全国首创建设出口茶叶“大基地”。

产业龙头发展壮大。通过“外引内培”双轮驱动,去年以来新引进农业招商重点项目132个,新增农业产业化省级联合体5个,总数达27个。目前,全市规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120家,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146家,年营收超10亿元企业8家,4家企业跻身2024中国农业企业500强。

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在上饶已成常态。广丰区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建立“数字果园”,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对马家柚等农产品的智能分拣与区块链溯源管理,每一颗果子从开花到销售的全过程数据都被记录并上传至区块链,消费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产品的完整信息。

农机装备升级为农业生产注入硬核动力。在今年“双抢”期间,全市近5万台(套)农机具全力投入,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主力装备1.46万台。通过精准调度和高效服务,全市早稻收割进度比去年同期快了4.5个百分点。

玉山县双明镇区域性农技推广工作站的建成,标志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该工作站配备了现代化实验室、培训教室和农资展示区,成为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中心,帮助农民学习科学种植方法。

目前,全市已建成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157个,单季育秧能力可达104.6万亩,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5个,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农业农村部门发布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40个、主推技术33项,大力推广双季优质稻“两优一先”丰产高效生产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


视角4:融合:拓展乡村全面振兴增长极

我市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建设“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先行区,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村居环境显著改善。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提升行动,推行“五定包干”长效管护机制,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3.57%,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62.2%,宜居村庄整治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

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加快建设。根据《上饶市2025年市级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快递进村工程被列为重点任务。到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建制村服务通达率达70%。

文明乡风氛围更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我市广泛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模式,有效激发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实现群众有效参与乡村治理。目前,全市运用积分制治理的行政村数达到1030个。

农业农村改革蹄疾步稳。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二轮到期延包试点等重点改革任务,探索形成了信州区和美乡村物业化管理模式、铅山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发展。2024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突破7.28亿元,村均超30.47万元。农业经营体系高效协同,全市已累计培育农民合作社1.48万家、家庭农场9900余家,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5900余个。

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完善。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让60万名农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户均年增收2800元。同时,积极补齐冷链物流短板,打造服务长三角的“一站式农批冷链物流中转枢纽”,加快发展预制菜、富硒蔬菜等新兴业态,预制菜产业总产值已达25亿元,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赛道。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