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新闻网


上饶视听网

上饶新闻APP 上饶日报
抖音
上饶发布 数字报刊 大美上饶
首页 > 正文

共建生态文明 同享绿色未来

2025-10-10 17:16:53  |  来 源:上饶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万明

“妩媚青山、悬崖绝壁、仙侠世界、自在山水、奇禽异兽、‘万羽翔集’、‘江豚嬉水’、浩渺鄱湖”——这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正是我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取得的丰硕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两年来,我市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做优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发展成绩单。

体制机制创新,筑牢生态保护屏障

生态兴则文明兴。我市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构建起富有上饶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我市不断完善法治保障体系,先后颁布实施《大坳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矿区生态修复与利用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以“小切口”立法推动生态环境领域良法善治着力构建生态文明“良法”体系。三清山巨蟒峰损毁案被最高法确定为指导性案例,多个案例入选最高法、最高检典型案例,形成了强有力的司法震慑。

跨区域生态协作同样亮点纷呈。鄱阳、婺源共同签署《饶河源生态保护司法协作框架意见》,实现饶河“首尾”联动共护生态资源;建立衢黄南饶“绿色生态联盟”,全面加强跨省区域合作,构建了生态共保联治新格局。

全面逐绿而行,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共建生态文明,同享绿色未来。我市以“上乘富饶、清丽秀美”为目标愿景,系统谋划“1+5+7”美丽城市建设思路,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进美丽建设。去年成功举办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江西)论坛,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的“上饶经验”。

两年来,全市环境监管全面提档,严格落实了“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划定131个环境管控单元,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全市11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部提标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中心城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至70.13%;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河流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稳定保持100%,大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续43个月保持I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以上,农村生活污水管控率由“十三五”11.7%提升到62.2%等。

我市注重生态保护的修复。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1.2%,累计完成废弃矿山治理667座、建成绿色矿山27座,永平铜矿入选全国首批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饶河源—信江流域矿山生态修复入围国家示范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样迈上了新台阶,蓝冠噪鹛栖息地增至13处,野外种群数量增至600余只。

培育生态文化

探索惠民富民新路径

良好生态环境是生态文化的基础,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我市注重培育生态文化,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通过开展生态文明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活动,普及生态知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全市已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3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生态乡镇22个,省级生态县6个、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4个,省级美丽建设优秀案例14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2个。这些创建活动让生态文明建设扎根基层,深入人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处理、厕所革命等工作,农村生活污水管控率由“十三五”11.7%提升到如今的62.2%,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生态产业带动就业增收。绿色农业、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蓬勃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婺源的油菜花海、篁岭的晒秋、弋阳的丹霞地貌等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良性循环;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等绿色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中心城区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100%,出租车新能源化率达96.6%,走在全省前列。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市将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色彩,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上饶力量。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