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新闻网


上饶视听网

上饶新闻APP 上饶日报
抖音
上饶发布 数字报刊 大美上饶
首页 > 正文

向美向新 点“绿”成“金” ——上饶市“十四五”时期绿色发展动能澎湃

2025-09-25 08:44:59  |  来 源:上饶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蔡霞

婺源篁岭的“晒秋”场景如火如荼,慕名而来的游客穿行于古村梯田之间;向南走,望仙谷悬崖民宿亮起灯火,与苍翠山峦交相辉映……一座座昔日矿区转身为生态景区,一条条制造业生产线接入“数字大脑”,一片片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上饶在“十四五”期间交出的绿色发展答卷。

五年来,上饶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赣东北大地上绘就了一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产业蓬勃兴起、文旅融合深度发展的壮丽画卷。

“生态伤疤”变身“绿色园林”

走进德兴铜矿的杨桃坞,只见昔日的尾矿库区如今碧草连天,废弃场地树木成林。当地利用“生态棒挂网+底泥掺混喷播植生”技术,把这片废石场“蝶变”为一座生态公园。五年来,在德兴铜矿,共有540多万平方米的裸露山体“穿”上了绿衣裳,相当于700多个标准足球场,“老矿区”成了“绿色园林”。

德兴铜矿的蜕变是我市生态修复的一个生动缩影。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修复历史遗留废弃露天矿山约4万亩,创建国家级、省级绿色矿山30个,矿山修复成效全国领先。

我市编制了《上饶市“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25年)》,今年8月出台了《上饶市矿区生态修复与利用条例》,统筹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产矿山治理和绿色矿山建设。望仙谷、永平铜矿分别入选国家废弃矿山、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信江生态走廊、德兴铜矿、横峰乌天湾采石场、玉山金沙溪生态修复案例入选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生态环境的改善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1%以上,为珍稀物种提供优质栖息地:在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设立的蓝冠噪鹛自然保护小区,是全球唯一的蓝冠噪鹛繁殖地,蓝冠噪鹛野生种群数量从50多只增长到600多只;中华秋沙鸭等濒危鸟类频繁现身信江流域,成为生态优良的“活名片”。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2021年至2024年,全市环境空气PM2.5平均浓度25.7ug/m3、优良天数比率95.9%;全市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鄱阳湖(上饶湖区)总磷浓度年均值0.054mg/L,较2020年总磷浓度下降20.9%;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大坳水库水质连续43个月保持I类。

目前,我市已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3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生态乡镇22个,省级生态县6个、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4个,省级美丽建设优秀案例14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2个。“蓝天白云常作客,绿水青山入画来”已成为我市的亮丽底色。

“制造”迈向“智造”

江西彩虹光伏有限公司成功通过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获得带有CNAS认可标识的证书,标志着企业能源管理迈入制度化、系统化新阶段;

在晶科能源,从硅片、光伏玻璃到胶膜、焊带、电池、组件的全产业链闭环已然成形,其“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项目”获评全省唯一一个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

这些鲜活案例,折射出上饶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加快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坚定步伐。

近年来,我市狠抓“智改数转”,推动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全市1940家规上制造业企业已全部完成入企诊断工作,其中,1789家企业启动数字化改造,1346家企业通过县、市两级改造验收,1054家企业完成改后贯标预评,266家企业达L6级以上,均居全省前列。数字经济同样表现亮眼,2025年上半年全市数字产业营收2306亿元,同比增长9.85%;连续4年入选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市,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城市。

——绿色低碳技术持续突破,累计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个、工业设计中心1个、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其中,安驰新能源斩获“2024中国新型储能绿色低碳产品奖”;德兴铜矿创新酸性废水“化学硫化”提铜技术,年回收铜金属1800吨,获中国矿业国际合作最佳环保奖。

——绿色制造体系加速完善,累计创建国家绿色园区3个、列全省第二,省级绿色园区7个;培育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国家绿色工厂20家、省级绿色工厂46家。“十四五”期间,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96%。

——绿色产业集群强势崛起,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迅速,2024年全市光伏组件、锂电池、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32.1%、17.1%和56.8%,出口222.7亿元,占全省比重74.9%。其中,光伏产业链条完整,入选中国百强产业集群,建成省级产业大脑,是全球最大光伏组件生产基地之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大学时期学的是新媒体相关专业,每年回家,看到家乡青山绿水间都是游客,就决心把所学用到家乡的旅游事业上。”返乡创业青年徐志成在广信区望仙谷景区附近开了一家民宿,一年多来,每天入住率超过90%。

从昔日“矿区”蝶变为现实版的“仙侠世界”,望仙谷通过“生态修复+文旅赋能”,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望仙谷景区带动周边乡镇开设特色民宿、农家乐2000余家,户均年增收10万余元,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案例,入选2023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可以看见的是,在上饶,生态优势已成功转化为发展胜势。

一组组亮眼数据,见证了我市文旅市场的蓬勃活力:全市接待游客量年均突破2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年均突破2000亿元;4A级以上景区过闸机游客数量由2021年的1597.29万人增加至2024年的4732.48万人,增长196.28%;三清山、篁岭、望仙谷、葛仙村、婺女洲等5个景区年接待游客均突破300万人,营收均突破4亿元。

“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世界级文旅品牌2项、国家级文旅品牌30余项。与此同时,我市持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让近百万林农受益。“十四五”期间,我市林业产值年平均增速8.5%,油茶、毛竹和林下经济等三大产业呈现较好发展态势,3+N林业产业体系正在形成。2024年,林业产值突破650亿元。

从环境保护到产业转型,从生态修复到文旅融合,上饶走出了一条具有市域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面向未来,上饶将加速培育绿色新质生产力,为建设制造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注入更强劲的绿色动能。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