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方子健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协调发展是评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和尺度。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协调发展放在统筹全局的重要位置,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性、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以协调发展之笔,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上饶篇章。
树牢全局思维,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如何实现区域发展从“单兵突进”到“全域联动”,再到“内外协同”?这是上饶的决策者们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课题。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坚定了上饶的发展信心和底气,全市上下坚持由内向外齐发力,立足市情实际,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征程上阔步向前。
县域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我市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统筹推进中心城区与县域协调发展,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城乡居民。中心城区首位度、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力不断增强,铅山、玉山、弋阳、横峰加速融入中心城区,信江河谷城镇群加快建设,滨湖三县加速融入南昌都市圈;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与长三角、海西经济区互联互通的交通大通道持续加密扩容;上饶·上海“科创+产业”双向飞地建成运营,努力实现“研发孵化在长三角、转移转化在上饶”;与5个长三角城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每年签约来自长三角的项目占省外签约项目总数近70%;深化与长三角的教育、医疗合作,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直享优质公共服务;积极推动与长三角城市实现生态数据共享、污染联防联治、生态修复共建……
我市加快融入长三角“交通圈”“产业圈”、公共服务“共享圈”和“生态圈”,深度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不断扩大长三角“朋友圈”,切实把江西东大门的区位优势,持续转化为通江达海、左右逢源的发展胜势,奋力在纵深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做到统筹兼顾,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发展和安全,如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十四五”期间,我市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加强平安建设,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全市基层应急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覆盖230个乡镇(街道)、2807个行政村(社区),上饶航空驻防站项目建成投用填补了赣东北航空救援基地的空白,已组建4大类、64支、2247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走在全省前列,购置9281台(套)应急装备并全部列装至基层一线。财政金融领域风险总体可控。我市粮食产量连续12年稳定在65亿斤左右,连续8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目标管理先进市。
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十四五”期间,我市持续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扩面提质,狠抓项目兴产业,全力以赴拼经济,以高质量发展夯实高水平安全的物质基础。
我市首次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规上工业营收实现“五年翻一番”“四年进四位”,从2020年之前的全省第六跃居并站稳在全省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4年保持全省第一方阵,总量进入千亿俱乐部;篁岭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市5A级景区数量达到4个,列全国设区市第三、全省第一。
我市“十四五”期间完工重大城建项目和品质提升项目2051个,实施美丽集镇建设项目2060个,改造老旧小区272个并惠及居民6.8万户,改造农村危房3317户,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7万套并解决了近12万市民的住房问题,累计建成海绵城市区域53.6平方公里,有效提升了城市安全韧性。
建成高速公路里程为“十三五”时期的3.39倍,环灵山(望仙谷)、环三清山、环武夷山旅游公路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数量达6个、居全省第一和全国前列,上饶国际陆港、福州港(宁德)上饶码头、信江八字嘴航电枢纽、鄱阳角子口码头建成投运,上饶至温州铁海联运班列、昌景黄高铁开通,三清山机场与16个城市通航,建成县乡村三级客货邮站点1557个,“内畅外联、快达慢游、通江达海”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加速构建,“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加快实现。
坚持系统观念,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
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我市将协调发展贯穿城乡建设全过程,加快建设“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奋力打造“心情愉悦、开心生活”的幸福之城,高效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在饶信大地,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双向奔赴,奏响了城乡协调发展的交响乐。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20年增长19.8%、35.2%,在全国首创建设出口茶叶“大基地”;目前已连续4年超额完成脱贫人口就业目标,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个,培育规上农业龙头企业1120家、农民合作社1.48万家、家庭农场9900余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5900余个,创评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及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832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3.57%,1030个行政村推广运用文明积分制;5片省级历史文化街区、1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3个中国传统村落、24个省级传统村落和594栋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系统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婺源经验”唱响全国。
扎实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十四五”期间,实施绿化、环卫、污水提质增效、市政设施改造、建筑垃圾处置等149个项目,中心城区、德兴、婺源、铅山垃圾分类设施实现全覆盖,8座厨余垃圾处理厂常态化运营,管输天然气实现“县县通”;“保交楼”任务全面完成,“保交房”完成国家既定目标,在全省率先探索存量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性住房新路径,房地产销售面积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建筑业规模、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二,城镇民用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累计完成线上审批工程建设项目18577个,减少跑腿次数3000余次,审批效率提升26.8%;合理设置流动摊贩临时疏导点,深化“智慧城管”建设,着力打造最干净城市,机械化清扫率达85%以上,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率达100%。
唱和如一,宫商协调!区域联动,城乡一体,多点支撑,万物竞发……新时代新征程,协调发展的恢宏画卷正在大美上饶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