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祝振邦报道:婺源石门村有一片230多亩的水口林,是全球极度濒危鸟类蓝冠噪鹛的重要繁殖地。当地通过禁伐天然阔叶林、生态修复与社区共管,将“树养人丁水养财”的古训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密码”。
石门村水口林雾气氤氲,百年古樟枝叶婆娑,乌桕挺拔如伞,枫杨根系盘踞河岸边。这片水口林是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的核心,村民们通过加固堤岸、种植植物修复生态,设立“古树保护岗”“护鸟护绿岗”等举措,全力保护好这片珍贵的林木资源。
端起“生态碗”,吃起“旅游饭”。石门村借势打造“蓝冠噪鹛”IP,建起科普馆、研学基地,推出文创产品,开起了36家民宿、12个特产摊位。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65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3年的4000元提升至3.6万元。如今,石门村正与该县文旅集团合资开发月亮湾景区,45名村民成为竹筏工,他们在参与分红的同时,更成为生态保护的宣传员。
在村民的精心呵护下,蓝冠噪鹛如今已繁衍至600余只。从千年水口林到蓝冠噪鹛,从护鸟志愿队到每年数十万观鸟客,石门村用十年实践证明:当生态保护成为共识,绿水青山便能化作源源不断的“幸福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