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魁星阁。
书院成为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国学讲座在书院举办。
银杏树与魁星阁相得益彰。
游人在书院中寻找“文脉”。
书院经常举办文化展览。
信江书院,这座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的江南名院,历经“曲江”“钟灵”“紫阳”之名更迭,终以“信江”为号,成为赣东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书院之一。它不仅是朱熹、文天祥等先贤精神寄托之所,更培育出革命家黄道、科学家黄家驷等栋梁之材。如今,在数字化浪潮与文化传承的交汇点上,信江书院正以创新姿态续写新的篇章。
步入书院,钟灵台、魁星阁、一榻轩等十余处古建错落有致,200年银杏与飞檐翘角的楼阁相映成趣,构成“小蓬莱”般的诗意空间。钟灵台基座承楼阁式木构,魁星阁四角飞檐直指苍穹,雕花窗棂隐现《论语》金句。建筑群依山傍水,前卑后高,层层递进:讲堂区以泮池为中心,象征“学海”;祭祀区供奉朱熹等先贤,传递“尊师重道”精神;游乐区则借假山、栈道构建“移步换景”的园林意境。这种“教学-祭祀-休憩”三位一体的布局,堪称中国古代书院建筑的典范。
近年来,信江书院先后举办了“钟灵讲坛”、“家乡与自然”等6场传统文化国学讲座,400余人现场聆听。梳理文化脉络,在2个基本陈列展基础上,增设“天开文运”固定展,展出130余件文房用品;还举办4场精品书画展,观展1100人次。发挥启迪功能,依托教育基地,结合节点面向师生开展“汉字里的春节”等20余场主题活动。文献校史方面,举办“文脉绵长”教育文献图片展,收集130余张照片,展现上饶教育历史内涵与文脉传承。
展望未来,书院负责人陈之耀表示,信江书院为清代江西四大古书院之一,力求弘扬朱子之学,推尊德性,以期敦崇文教而励风俗人心。书院探索出“守正创新”的发展路径:坚持核心价值观引领、创造性转化、国际传播,让更多外国友人了解书院,了解中国文化;坚持科技赋能,搭建“智慧书院”管理系统。“我们要让书院活起来,更要让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蒋学华 程希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