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程晓丽 记者吴淑兰报道:盛夏七月,广信区田墩镇荷家村果园飘香,一个个沉甸甸的“巨进一号”李子裹着天然果霜,宛如翡翠般晶莹剔透挂满枝头。种植户李剑正在将一颗颗饱满的果实采入篮中。近年来,田墩镇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引导村民发展特色水果产业,让农民获得土地流转租金的同时,创造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
这个充满生机的果园犹如一个“水果王国”,李子、樱桃、蓝莓、脐橙、无花果等十多个品种的水果依时令轮番登场,编织了一幅四季不断的丰收图景。“我们打造的这个‘四季果篮’,就是要让土地全年不闲置,乡亲们四季有收入。”李剑告诉记者,在他承包的65亩果园里,仅李子就种植了五月脆、茵红李、蜂糖李等5个优质品种。目前,该果园已形成稳定用工需求,每年可吸纳30余位村民就业。“在果园干活一天能挣120元,还能照顾家里,对我们来说真是再好不过了。”61岁的村民王兹祥笑着说。
念好“山字经”,唱好“果林戏”。田墩镇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差异化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现已形成千亩种植规模。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不仅加快了农业转型升级,更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