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丽
清晨的信州区朝阳镇,薄雾还未散尽,严子凤已经骑着电动车赶往城区的雇主家。严阿姨是一名普通的家政工,擦窗、做饭、照顾老人,一天忙碌下来,常常腰酸背痛。每当夜幕降临,她总会换上那件洗得发亮的红色舞裙,准时出现在村口的广场上。
这里是信州区朝阳舞蹈队的“舞台”——一块水泥地、一台老式音响、十几位阿姨,用舞步踏出生活的节拍。在信州区路舞协会今年举办的七月赛上,她们以一支《手心有你》健步广场舞赢得满场掌声。红衣飞扬,笑容灿烂,谁能想到,她们中的许多人是“围着锅台转、孙子转”的农村妇女?
队长许华仙的手机相册里,藏着这支队伍的成长史。2019年,几个爱跳舞的姐妹在村里空地上“瞎比画”,后来人越来越多,便成立了朝阳舞蹈队。队员里有帮厨、工厂女工、带孙辈的奶奶,甚至还有做完农活裤脚沾泥就赶来排练的庄稼人。“我们白天干活,晚上跳舞,雷打不动。”许华仙说。
严子凤曾是医院的“常客”。腰椎间盘突出让她一度直不起腰,看到姐妹们跳舞时,她总扶着树远远望着。“是队长硬把我拉进队伍的。”如今,她跳起舞来步伐轻盈,病痛也少了,“音乐一响,什么烦恼都没了。”
50多岁的邱麦仙是队里的“抖音达人”。带大5个孙辈的她,过去的生活半径不超过村子3公里。如今,她不仅学会了拍短视频记录舞蹈,还跟着队伍去了全国各地旅游。“第一次坐高铁时,我紧张地攥着队长的手。”她笑着展示手机里的视频,是姐妹们一起在美丽的景区欢呼的场景。
这支队伍的故事,逐渐跳出了小村庄。她们登上过央视《劲舞开跳吧》的舞台,也在城市商演中赢得喝彩。但问起最骄傲的时刻,阿姨们异口同声:“是去年重阳节,给村里敬老院跳《夕阳红》,台下那些老哥哥老姐姐跟着我们一起拍手。”
信州区路舞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像朝阳舞蹈队这样的乡村文艺团体在信州区已有百余支。她们用舞蹈改变着农村妇女的精神面貌,也重塑着乡村文化的图景。如今,朝阳镇的广场舞已从单纯的健身活动,变成婆婆媳妇交流的纽带,甚至化解了不少家庭矛盾。
这些阿姨的舞步或许不够专业,但她们踩准了时代的节拍。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只要心中有热爱,生活处处是舞台,每一个平凡人都可以成为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