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县下镇镇深入践行“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的发展理念,立足资源禀赋,通过差异化布局、特色化培育,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推动大豆、水蜜桃、红美人柑橘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盛夏时节,走进下镇镇加湖村的千亩大豆种植基地,连片的翠绿映入眼帘。田间地头,农户们顶着烈日忙碌采收,饱满的豆荚在枝叶间若隐若现。采摘、装筐、搬运……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以前自己种地收益有限,现在土地流转给基地有租金,在基地干活还有工钱,一年下来能多挣不少哩。”正在基地务工的村民王大叔抹了把汗,脸上洋溢着笑容说。据悉,该基地流转了2365亩土地,可带动周边900多户农户增加收入约500万元,有效填补了下镇镇缺乏大型富民产业的空白,仅此一项就为加湖村集体经济创收21万元。
“基地的水蜜桃还有20天左右就可以上市了,镇里技术人员常来指导,从种到卖都管,心里踏实多了。”玉山县华平水果水蜜桃培育基地负责人吴玉平一边忙着疏果一边说。在白桥村的水蜜桃种植产业基地,120亩桃树郁郁葱葱。下镇镇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安排农技专家定期深入基地,“手把手”指导农户进行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和销售策略优化。“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兼顾到家里,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白桥村村民吴通有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产业的兴旺离不开坚实的科技支撑。下镇镇还建立了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林牧渔等领域推广先进技术。协同上级部门对种粮大户、合作社开展精准培训和“滴灌式”技术支持,并长效进行惠农政策宣传,确保政策红利阳光透明、精准落地。今年以来,已为全镇7000多亩早稻投保,有效降低了农户种植风险,为农业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从千亩大豆的规模效益,到水蜜桃的甜蜜收获,这些特色产业的蓬勃景象,正是下镇镇深挖资源禀赋、坚持差异化发展,扎实推进和美乡村产村融合的生动缩影,也是“一村一品”格局活力绽放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