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新闻网


上饶视听网

上饶新闻APP 上饶日报
抖音
上饶发布 数字报刊 大美上饶
首页 > 正文

我市绿色食品产业追“新”逐“质”

2025-07-04 07:39:06  |  来 源:上饶日报  点击:

刘馨 本报记者 徐素琴

近年来,我市聚焦绿色食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以生态化种养、数智化提升、最优化联农带农为着力点,推动食品产业追“新”逐“质”,实现产品增“绿”、产业增“智”、产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我市营业收入超10亿元“链主”企业8家,规模以上绿色食品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24家,全市绿色食品产业新型工业化基地(园区)达到7个。2025年一季度,全市绿色食品产业链营业收入达17.3亿元,同比增长2.12%。

产品增“绿”:生产端生态化种养

我市坚持协同化、差异化、集约化的原则,引导各地集中力量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持续优化“一县一首位产业”农业产业布局,培育了广丰马家柚、婺源绿茶2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优质稻、蔬菜、水产等5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在生产端,我市大力推行生态化种养模式,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广丰马家柚通过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使马家柚的品质不断提升,成为市场上的畅销产品。婺源则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有机绿茶种植,通过生态茶园建设、茶叶清洁化加工等措施,打造了婺源绿茶这一特色品牌,产品远销国内外。

产业增“智”:加工端数智化提升

我市坚持以肉制品加工、水产品加工、森林食品加工、谷物加工、休闲食品、预制菜、地方特色食品等7条产业链为主攻方向,持续做深加工,推动加工端数智化提升。在肉制品加工产业链方面,围绕生猪、牛羊、鸡鸭等肉禽资源,构建上游养殖环节、中游屠宰加工环节、下游消费流通环节,稳步提升肉制品加工产业水平。江西东海食品有限公司建成全国第一条标准化淡水鱼糜及其深加工生产线,推动水产品由简单加工逐步转型精深加工。在谷物加工产业链方面,依托鄱阳湖平原等粮食主产区,培育了万年贡米、鄱阳湖大米为代表的优质稻米,围绕“一粒大米”,开发米糠油、米粉、干燥剂等10大种类、1000余款产品,形成“制种-种植-加工”全产业链。

同时,我市积极推动食品加工企业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江西日远生产的“杨枝甘露”“柚美时光”等马家柚饮品成为盒马鲜生的“爆品”,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成为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柚类深加工基地。江西(余干)净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肉类、鱼类等预制菜畅销上海、北京等20多个省、市,年销售收入达 2.6亿元。

产业增收:利益端最优化联农带农

我市在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利益端最优化联农带农,通过多种方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一方面,通过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原料基地产地初加工+园区深加工”的产业集群,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广丰区围绕“一个柚子”,变身柚子汁、柚香糖、柚子精油等60多款高附加值产品,与华润江中合作研发马家柚膏等特色食疗产品的转化,增值率提升4倍。同时,我市注重品牌建设,打响“上上优选·饶有风味”品牌宣传,新增绿色、有机食品共103个,正在创建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1个、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基地7个,全市“三品一标”有效使用数达732个。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力推动与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抖音等平台战略合作,推进线上线下联动、多维立体营销,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