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新闻网


上饶视听网

上饶新闻APP 上饶日报
抖音
上饶发布 数字报刊 大美上饶
首页 > 社区动态 > 万年县 > 正文

大源镇立足生态资源做优特色产业

2025-07-02 08:00:00  |  来 源:上饶日报  点击:

本报讯 记者万明报道:漫山遍野的油茶树郁郁葱葱,标准化茶园里茶农弯腰采摘新芽,生态养殖基地里湖羊悠闲觅食,村道上装载雷竹笋的货车往来穿梭……盛夏时节,走进万年县大源镇,一幅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该镇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以做优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为主线,探索了一条支部引路、产业搭台、群众受益的强村富民之路。

6月28日,记者走进该镇界福村千亩白茶基地,只见层层叠叠的茶树顺着山坡蜿蜒舒展,嫩绿的茶芽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天刚破晓,已有工人们挥舞锄头,踏着湿润的泥土,正在对满山翠绿的茶树进行管护。“有了这个白茶基地,我们再也不用跋山涉水外出打工,在家门口既能赚钱养家,又能陪伴家人,生活幸福多了。”工人们告诉记者,春季是采茶季,采摘期约20天,日均用工量超500人次,他们仅靠采茶日收入可达170—200元,最高人均年增收6000元。

大源镇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白茶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还以“汤色清亮、滋味甘醇”的特质,叩开高端市场大门,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名片”。截至目前,该镇年产优质白茶超两万斤,销售额超800万元,茶叶销售户年均增收2000元。

产业要发展,不能只靠“卖原料”。大源镇坚持“延链、补链、强链”,推动特色产业从“单一种植”向“产加销一体”转型,提升附加值。依托万亩雷竹林优势,全镇八成农户投身“雷竹经济”,每亩产量可达2000—3000公斤,雷竹种植户每亩利润超一万元,雷竹产业年产值超一亿元。为延长产业链,该镇引进了雷竹笋加工厂,日加工可达40万斤,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民就业,人均月工资达5000元。此外,该镇计划建设雷竹笋交易集散中心,让“山间笋”直通“大市场”。

有了特色产业做后盾,大源镇的数字化产业更是一枝独秀。石下村村委吴炜、大源村干部姜先土等借助电商平台和直播经济,形成“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全渠道销售模式,推动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雷竹种植能手严志贤牵头成立雷竹种植协会,为全镇六成雷竹种植农户提供“育苗—管护—销售”全链条服务,让“新手”变“行家”。能人效应如磁石般吸引人才回流,32名大学生返乡投身农业,成为产业升级的“新鲜血液”。截至目前,该镇电商从业人员达百余人。

与此同时,大源镇作为传统矿产大镇,严守绿色底线,依托特色产业,推动“农业+旅游”“农业+文化”融合发展,让乡村从“卖产品”转向“卖风景”“卖体验”。依托神农宫、仙人洞稻作文化遗产资源,推动“农业+文旅”深度融合。以千亩白茶园、万亩雷竹林为生态基底,串联湖羊养殖基地,打造“探稻作源头—品湖羊美食—采富硒白茶—挖四季鲜笋”农旅路线。南畈村“稻源农庄”整合春挖笋、夏纳凉、秋品茗、冬赏雪等体验场景。同步开发“农事研学”“民宿康养”等新业态,带动农产品销售与餐饮住宿消费,实现山水资源变经济资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业产值与文旅收入双轮驱动。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