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心悦 本报记者 戚虹鸿
“以爱育人显担当,以孝传家树新风。”这不仅是陈芳的生动写照,更是她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今年5月,陈芳家庭荣获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18年前,陈芳作出了一个改变人生的选择。她辞去待遇优渥的工作,转身投向广袤的乡村。从横峰县龙门畈乡的收藏希望小学,到如今的横峰县第二小学,她的身影始终活跃在教学一线,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众多留守儿童懵懂而渴望知识与爱的童年。
工作中,陈芳身兼数职,倾情奉献。扎根龙门畈乡收藏希望小学时,她担当一年级语文教学与班主任重任,用温暖与关怀驱散留守儿童心中的阴霾,荣获中国“十佳援教教师”、荣登敬业奉献“中国好人榜”,作为横峰二小的骨干教师,她多次下乡送教,为新入职教师倾囊相授,通过讲座分享教学经验,搭建起青年教师与农村教师成长的阶梯。陈芳还化身爱心使者,依托“中国好人”工作室,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解决学习生活难题,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爱心妈妈”。2023年,她荣获江西省“最美班主任”称号,用行动传递人间大爱。
这份对“爱”的深刻理解与践行,同样渗透在陈芳的家庭生活中。陈芳的婆婆王四娇,用20余年的无声行动,为“孝”字写下了最厚重的注解。家中长辈患病,王四娇便成了最坚实的依靠。2009年,王四娇的婆婆黄爱莲因偏瘫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后,王四娇更是将全部心力倾注于照料老人。日复一日,她不厌其烦地为老人翻身、擦洗,换洗衣物,每一个动作都透着细致与耐心。在她的精心呵护下,黄爱莲老人得以安详地度过了晚年岁月,直至102岁高龄离世。
“我从婆婆身上学到很多。”婆婆的无声教诲,深深触动着陈芳。她与丈夫主动接过孝道的接力棒,共同分担赡养之责,将这份沉甸甸的亲情与责任融入日常。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陈芳和家人持之以恒地坚守,不仅为彼此筑起了温暖的港湾,更如一泓清泉,滋润着乡风文明;如同一面旗帜,感召着邻里乡亲见贤思齐,传递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