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文娟
春茶采收季刚过,德兴市花桥镇池口农场的茶园里,茶农们正忙着进行夏季茶园管理。与他们一同穿梭在茶树间的,是德兴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们。这些带着移动终端的“特殊采茶人”,正把普惠金融的“及时雨”送到田间地头。
茶香沁心,信贷春风绿桑梓
作为“茶文化之乡”,德兴茶叶种植史可追溯至唐宋时期。近年来,德兴农商银行紧扣产业脉搏,创新推出“茶农”“设备升级贷”等特色产品,在全市茶区建成28个“整村授信”示范点。截至5月末,已累计发放茶产业贷款2.3亿元,惠及茶农600余户。
“过去采茶靠天气,现在发展靠科技。”昭林村茶农李水凤指着新购置的自动杀青机说。通过该行“财政惠农通”贷款,她不仅完成了设备升级,还建起标准化加工车间,茶叶收购价同比上涨30%。
茶山筑梦,精准滴灌促增收
在池口农场,汪德龙正指挥工人打包新茶。20年前下岗的他,凭借农商银行6万元小额农贷起步,如今已建成200亩生态茶园。“去年拿到50万元贷款更新生产线,马上就和杭州茶企签了200万元的订单。”抚摸着崭新的色选机,他算起账,“每斤干茶增值80元,今年收入能破百万。”
这样的故事在德兴茶乡不断上演。该行通过“一户一策”精准服务,已培育3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显示,获得金融支持的茶企平均产能提升45%,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
茶叶成金,产融结合拓新路
在黄柏乡,由德兴农商银行牵头的“银行+合作社+农户”联盟近日正式成立。联盟整合12家合作社资源,统一采购有机肥、共享销售渠道,首批参与的83户茶农直接降低成本15%。“现在鲜叶不愁卖,还能学标准化种植。”社员徐建民边说边展示手机上的“茶产业服务平台”,贷款申请、技术咨询都能线上完成。
这种模式正在全市推广。通过构建产业链金融生态,该行已促成茶企与旅游、电商等产业跨界合作,开发出茶旅研学、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今年“五一”期间,德兴茶主题旅游线路接待游客2.6万人次,带动茶叶销售380万元。
茶园富农,普惠万家助振兴
傍晚的茶园依旧热闹,德兴农商银行的流动服务车开进茅山镇,客户经理用PAD为茶农办理“随借随还”的信用贷款。“就像茶树需要适时施肥,资金也要精准滴灌。”该行行长周建华介绍,该行创新“茶园评估贷”,将茶树树龄、品种纳入授信模型,单户最高可贷300万元。
站在观景台远眺,连片茶园间点缀着现代化加工厂。茶农们笑称:“以前卖茶青像‘打游击’,现在做品牌像‘正规军’。”随着“德兴白茶”地理标志商标的成功注册,当地茶产业年产值已突破5亿元。
暮色渐浓,茶农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而在德兴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们还在整理明天的走访计划。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金融支持正在帮助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光彩。